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三都澳

甯德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三都澳位於寧德市城東南面,距城30公里。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這裡由三都、青山、鬥帽、白匏、雞公山等5個單島和1個城澳半島、14個嶼、17個礁、 5處灘塗以及官井洋、复鼎洋組成。島嶼連綴,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十萬噸巨輪,是世界少有的天然良港。 三都早在唐朝以前,就已開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開放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並成立福寧海關。嗣後,有英、美、德、俄、日、荷蘭、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13個國家20家公司在三都設立子公司和商行。至今還保留著當時建造的天主教堂、主教樓、修道院、漁民館等,其中三都天主教堂在省內算為保存最完善的一座。 三都澳螺殼岩 三都澳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礁石岸塢,峰奇石怪,景色優美,素有“海上明珠”之稱。遨遊三都澳,可見到“金龜伏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古猿人”、“螺殼岩”等幾十處自然景觀,其中“螺殼岩”似一隻海螺,用伸出的螺鰍腹著於壁面,“海螺”殼內可同時鑽進五、六個人,透過“螺”殼的小孔,能觀賞到官井洋的景緻。 三都澳是世界八大黃魚產卵場中目前唯一保護下來的一個。這裡所產的大黃魚色佳味美。還有海藻、貝殼諸類,均為席上佳餚。 三都澳又名三沙灣,在寧德市東南部,距城30公里,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海域面積714平方公里。由城澳半島、官井洋、复鼎洋及三都、青山、鬥帽、白匏、雞公山等19個島嶼組成。水深波平,腹大口小,能停泊數十萬噸巨輪。10公尺以上等深水域173平方公里,可開發深水岸線72公里,均居世界首位。孫中山《建國方略》稱之為世界“最深不凍良港”。 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9個口岸。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正式開放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同年5月8日,成立福海關。隨後有美、英、法、俄、日及荷蘭、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13個國家的20家公司在三都設立子公司和商行。 三都澳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奇礁怪石,如“金龜馱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非洲大象”、“雞籠嶼”、“古猿人”、 “筆架山”等。 鬥帽島有一巨石,狀如“螺殼”,高約2丈,外殼圓滑,殼內是空心的,可同時鑽進五六個人,透過螺殼小孔,能觀賞到官井洋的景緻。青山島蝦盪尾東側,有一石壁臨海兀立,岩石石紋隱隱顯出關雲長騎馬持刀的雄姿,陰霾雨霧時,由於水氣折射,形象更加清晰,俗稱“仙人畫”。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葉劍英、李先念、胡耀邦、陳毅、羅瑞卿等先後到三都澳視察觀光。 福州、寧德每日都有班車到三都澳。 這個舉世矚目的天然巨港,猶如一顆明珠,在浩瀚的東海之濱熠閃光。他不僅具有郭沫若先生所稱讚的“水深港闊似天湖”的天然港口條件,而且還是風光旖旎的莊旅遊勝地。 泛舟“天湖”般的三都澳水面,當您在驚嘆萬噸巨輪輕鬆游弋的同時,舉目四望,還可看到雄渾粗獷的群山奇峰,古樸典雅的連家船,雋永奇特的水中石,以及造型別緻的古建築……這些,不僅令人賞心悅目,充分領略了大自然的造化和古文化神韻,而且蘊含其中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將把您的思緒帶到美好的神話世界和歷史殿堂去馳騁遨遊,令人神往,讓您陶醉。 而今,隨著海鮮珍品大黃魚人工養成殖成功,700多平方公里的三都澳海域呈現出,被譽為中國海上威尼斯的萬頃魚排,為三都澳增添了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遊人可在此觀海、賞魚、垂釣和品嚐海鮮,其樂融融。 三都澳螺殼岩 自然景觀 傍晚的三都澳是不能僅僅用“迷人”來形容的。沼潮蟹小心翼翼地從藏身了一天的泥洞裡鑽了出來,很快,你難以計算它們的數目,而灘塗上,四五隻捕蠔鳥正從容地享受著生蠔大餐。它們擁有華麗而高貴的羽毛。被夕陽染成金色的海浪不厭其煩地敲打著岩石,海面上,傳來“突突”的引擎聲,那是供給淡水的小舢板,來為這座壯觀的海上城鎮的居民補充生活用水。太陽漸漸地消失在山頭後面,金色的海浪轉眼間變為優雅的淺藍,漁排上的木屋開始漫溢出溫暖的鵝黃色燈光,海面上,還是有馬達的聲響,那是晚歸的漁民,船頭的漁燈在長時間曝光的膠片上拖出了優雅的線條。 人文景觀 退潮了,機靈的彎嘴濱鷸追逐著已成強弩之末的海浪,在落日融金的沙灘上,用它們長長的喙試探著每一個可能藏著沙蠶的縫隙。它們要乘著日落之前填飽肚皮,並給窩裡的雛鳥帶回食物。趕小海的漁民也來了,穿著鮮豔的膠靴和連體的橡膠防水衣,扛著巨大的如同滑翔機般的捕蟹苗網。他們有條不紊地在沙灘上忙碌著。把捕蟹苗網豎立起來,紮緊繩索,並把作為浮體的木桶綁在網上,遠遠看去,簡直就是一隻只綠色翅膀的蝴蝶。在這片淺海裡,漁民和他們的捕蟹苗網如同一群碩大的鵜鶘,梳理著海裡的生物。蟹苗幾乎難以用肉眼分辨,有經驗的漁民卻能很快將他們從蠕動的沙蠶、胡亂扑騰的小馬鮫魚和不計其數的海藻中分辨出來,然後用湯匙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進有著清澈海水的小瓷碗裡。“五分錢一個!”憨厚的漁民們笑著回答了我庸俗的提問。

特色

在海上就可直接品嚐海上酒店裡的各類海鮮產品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