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夾祭草堂

莆田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夾祭草堂在莆田縣新縣鄉鞏溪村的夾祭山上,離市區北面約30公里。草堂原為名副其實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興化軍知軍鍾離松把草屋改建為瓦房,題額“夾祭草堂”,供後人瞻仰。鄭樵,字漁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宋崇寧三年(1104年)生於廣業裡下溪(今莆田縣白沙鎮霞溪村)。鄭樵一生述著頗豐,多達81種,669卷,又459篇。其中著名的《通志》200卷,就是在夾氵祭草堂中寫成的。如今,草堂附近,尚保存不少與鄭樵有關的遺跡,如瞻星台、曝書石、洗硯池等。民國10年(1921年),涵江商人陳志陽和廣業群眾集資,在草堂後山東邊新建一座“勝跡殿”,為石構屋宇,題額曰“草堂勝跡”。1997年,莆田市人民政府又撥款修葺草堂,修建了鄭樵紀念館。 夾祭草堂在莆田縣新縣鄉鞏溪村的夾祭山上,離市區北面約30公里,這里海拔600多米,山深林密,環境幽靜,空氣清新,是我國宋代著名史學家鄭樵著書立說的地方。 草堂原為名副其實的草屋。宋乾道五年(1169年),興化軍知軍鍾離松把草屋改建為瓦房,題額“夾祭草堂”,供後人瞻仰。 鄭樵,字漁仲。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宋崇寧三年(1104年)生於廣業裡下溪(今莆田縣白沙鎮霞溪村)。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鄭樵已修書五十種,獻給皇帝,被授右迪功郎,但沒有接受,回家後,築草堂於夾氵祭山,編纂《通志》叢稿。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通志》書成,鄭樵到臨安獻書。適逢高宗赴建康(今南京市),戒嚴,未得見。第二年春,高宗還臨安,詔命鄭樵將《通志》繳進,高宗授他樞密院編修官,是時,他已病逝,終年58歲。 鄭樵一生述著頗豐,多達81種,669卷,又459篇。其中著名的《通志》200卷,就是在夾氵祭草堂中寫成的。如今,草堂附近,尚保存不少與鄭樵有關的遺跡,如瞻星台、曝書石、洗硯池等。民國10年(1921年),涵江商人陳志陽和廣業群眾集資,在草堂後山東邊新建一座“勝跡殿”,為石構屋宇,題額曰“草堂勝跡”。1997年,莆田市人民政府又撥款修葺草堂,修建鄭樵紀念館,以崇尚這位終生著書立說的我國著名史學家。 因一代偉人鄭樵而聞名天下的夾漈草堂,位於荔城北面約40公里的新縣鎮夾漈山間,是“莆田二十四景”最為偏僻的一個景區;也正是由於鄭樵的人格魅力,在草堂周圍又展現出自成體系的“夾漈二十四景”。 “萬古不磨修史筆,四山長護著書堂。”題寫在夾漈草堂的楹聯概括了鄭樵的不朽業績和草堂特殊的地理位置。鄭樵(1104-1162),字漁仲,號夾漈,宋興化縣(今莆田縣)廣業裡霞溪人。他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家,代表作《通志》“集天下書為一書”,對古代史學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通志》全書200卷,500多萬字,就是在夾漈草堂編撰的。夾漈山山勢連綿,五條支脈像五條巨龍騰雲駕霧昂首向上,在草堂周邊形成五座蔥翠欲滴的山峰,主峰書亭寨海拔662米。夾漈草堂正處在五峰簇擁的山坳裡,當地人美其名為“五龍聚會”。草堂坐北朝南,三面環山,背後是高高的書亭寨,前面無遮無攔,視野開闊。鄭樵的《草堂記》對這裡清幽絕塵的環境有過生動的描述:“斯堂也,本幽泉、怪石、長松、修竹、榛橡所叢會,與時風、夜雨、輕煙、浮雲、飛禽、走獸、樵薪所往來之地。溪西之逸民,於其間為堂三間,覆茅以居焉。” 夾漈草堂傍石而築,石壁至今尚在。宋乾道五年(1169),興化軍知軍鍾離松把草堂改成瓦屋,併題額“夾漈草堂”,以供後人瞻仰。草堂代有修葺,解放後也多次重修、擴建。夾漈草堂已被改造為鄭樵紀念館,館名系趙樸初先生所書,館壁上有鄭樵畫像及圖贊,廊廡上鑲嵌著今人翻刻的鄭樵有關夾漈草堂的詩文及歷代名人朱熹、陳俊卿、劉克莊、鄭僑、紀昀等人的題贊。最能引發後人追思的是南宋狀元、宰相鄭僑的詩《題夾漈草堂》: 杪秋尋遠山,幽懷鬱沖沖。草堂跨層崖,夕陽山影空。 高人辭天祿,結交杖藜翁。遊氛暗九土,歲晚餘曷從。 冷冷夾漈水,謖謖長松風。思之不可見,淚落秋雲中。 草堂左後方數十米處有勝跡殿,系石構殿宇,二進,由過廳、正殿組成,題額“草堂勝跡”。該殿是涵江商人陳志陽和當地群眾於1921年集資興建的。殿前有一株數十齡毛茶,冬春之際燦燦然紅花滿樹。殿側有桂樹,九秋時節馥郁的香氣佈滿山坳。殿門有聯:“三十年力學不下山,度量包羅天地;五百部著書曾詣闕,精神貫徹古今。”正殿供奉夾漈先生塑像,先生藹然端坐,兩眼發出燭照大千的靈光。聖蹟殿被當地人叫做“無塵山房”,殿內既無蛛絲蟲跡,也無菸塵沉積,據說從未經拂掃,何以如此潔淨,堪稱夾漈山一奇。殿左有兩個石砌洗硯池,上池外方內八角,下池外方內圓。今人在上池邊上安置一個龍頭,澗水順龍頭汩汩注入池中。 夾漈草堂周圍景點甚多,自古就有“夾漈二十四景”之稱。較為有名的是:登山路上的“下馬石”——相傳是我國著名理學家朱熹拜訪鄭樵時下馬步行的起點。草堂西側200米處的“出米石”——民間傳說,鄭樵刻苦著書的精神感動了神仙,呂洞賓下凡在石上挖兩個洞,一洞出米,一洞出鹽,兩洞出的鹽米僅供師徒兩人食用。後來書僮把洞挖大,結果洞中飛出兩隻白鳥,從此就不再有鹽米流出。草堂西側約100米處的“占星石”——相傳鄭樵站在石上夜觀天象。此石突兀山間,站在石上仰望上蒼,天宇特別低,確是觀察天文的好地方。草堂前面約100米處的“曬書石”——石長60米,寬35米,相傳鄭樵每年都要把書拿到這塊石上曬太陽,以防霉變。此外,還有搖籃石、修史堂(薌林寺)、搬柴坑、烏紗石、放生池、石龜石蛇、東山採藥、曲水流觴等等。每一個景點都隱藏著美麗動人的故事。 1997年,莆田市、縣政府在撥款重修夾漈草堂的同時,還在草堂後山樹立了一尊栩栩栩如生的鄭樵石像。先生端坐在蒼松翠柏之間,左手捧書,右手執筆,作凝神靜思狀。石像是根據當代著名畫家范曾所作的鄭樵像精心雕刻而成的,是夾漈先生刻苦治學精神的形象寫照。 夾漈草堂既是莆田市一個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又是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市、縣以及草堂所在的新縣鎮不斷加大景區開發力度。新闢的盤山公路通達夾漈草堂,遊人可免除跋涉之苦。供電專線也翻山越嶺直達草堂,人們如果有興,可以在這裡感受一下鄭樵當年夜觀天象的情景。新千年伊始,造價20萬元的“鄭樵故里”山門在白沙與新縣的交界處動工興建,將吸引更多的人前來緬懷古蹟、憑弔先賢,領略夾漈先生超越時空的思想價值和人格魅力。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