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
大宗伯第是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第,位於城廂區長壽街廟前路(俗稱鐵樹里)。陳經邦字公望,號肅庵,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大宗伯第建成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按明製建造,五進五開間三廳六房,抬樑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木質結構,以大廳為主軸線成對稱,加上門房,護厝,共有大小房間一百多間,號稱“百廿間大厝”,是明代一品官典型的府第豪宅。現在除最後兩進的“御書樓”、“拱廊”和後花園被拆毀外,大門、前三進主房及兩旁護厝,皆完整無損。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少數明代大型住宅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建築科學價值。其大門立於偏左8米處,上置“大宗伯第”四字匾,係明代隆慶二年狀元羅萬化手筆。 大宗伯第是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第,位於城廂區長壽街廟前路(俗稱鐵樹里)。陳經邦字公望,號肅庵,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翰林編修。隆慶時,陳經邦被選任東宮太子朱翊鈞的講讀官。太子登位時才十歲,仍以經邦侍講讀。由於他態度懇切,講讀明白,深得萬曆帝聖意,屢獲晉封,官至禮部尚書,加封太子少保。陳經邦還對國家政令、興革利害多所條陳,皇帝亦予以採納,並御書“責難陳善”四字賜之(此匾已於“文革”期間毀壞)。因為萬曆皇帝成年後貪圖宮闈享樂, 委政於輔臣,而陳經邦常與輔臣議事不合,受到排擠。40歲時,陳經邦請求退休,前後在家達30年,終不得重用。 大宗伯第建成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按明製建造,五進五開間三廳六房,抬樑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木質結構,以大廳為主軸線成對稱,加上門房,護厝,共有大小房間一百多間,號稱“百廿間大厝”,是明代一品官典型的府第豪宅。現在除最後兩進的“御書樓”、“拱廊”和後花園被拆毀外,大門、前三進主房及兩旁護厝,皆完整無損。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少數明代大型住宅建築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建築科學價值。其大門立於偏左8米處,上置“大宗伯第”四字匾,係明代隆慶二年狀元羅萬化手筆。歲月滄桑,古厝猶存。如今,這座大厝裡住著20多戶居民。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