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歐冶池

福州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歐冶池位於福州市鼓樓區冶山(泉山、將軍山)北麓,今鼓屏路北端東側。 《三山志》載:"今將軍山之地,昔冶山之麓也,亦名東冶,及俗呼歐冶,皆以東越故耳。""唐元和中僧惟幹濬之,得銅刀、斂環數枚,猶有冶灶在竹林間。 宋程師孟在此創歐冶亭,作詩又為《後序》說:“予至州之明年,新子城,城之東北隅,灌木陰翳,因為開通,始問此水,或對曰:'歐冶池'”。元代,又建三皇廟、五龍亭。至明弘治間,池已嚴重淤塞,僅存半畝方塘,且圍入貢院。道光八年(1828年)重浚,池面擴充幾倍。光緒十八年(1892年)立歐冶子鑄劍古蹟碑。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閩侯縣名勝古蹟保存會重濬之,並修復歐冶亭、凌雲台、喜雨堂、劍池院等。1982年,福建省財政廳撥款重浚,池岸砌石,池內泉湧如潮;還在池北建劍光亭、石舫、池心亭等仿古建築。 在福州鼓屏路中段的東側,有一條小路叫"冶山路"。這裡就是2000多年前福州最早城池的遺址所在地。據宋朝流傳至今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三山志》記載:"閩越故城在今府治北二百五步。"又明朝王應山的《閩都記》載:"將軍山一名冶山,在貢院西南,閩越古城。"實際上,從何處起是屏山,到何處止是冶山,其分界線分不明白。那麼,福州最早為何稱"冶城"?這跟春秋時期著名的冶鑄寶劍能手歐冶子有關。《吳越春秋》一書說:"趙王允常聘請歐冶子作名劍五枚,允常傳數世至無韁,因滅於楚,乃徙於閩。"由於相傳歐冶子在此鑄劍淬火,故名"歐冶池"。《三山紀略》也有這樣的記載:"冶山者,冶鑄之地。"歐冶池是福建最古老的一口池,現在冶山路省財政廳院內。古時歐冶池範圍很大,環池一周達數里,池畔建有楔遊堂、秉蘭室、五龍堂、劍池院、歐冶亭等。歐冶亭為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福州知州程師孟所建。程有《歐冶亭序》說:"……於是亭閣其上,浮以畫舫,可硯可遊,州人士女,遂為勝概。"歐冶池為福州一大勝景。歷代詩人多有題詠,如明代王應山《歐冶池懷古》詩: 昔聞歐冶子,鼓鑄凌飛翰。 芙蓉吐精英,池上生嚴寒。" 明代張時徹《宴集劍池》詩云: 石徑緣青嶂,朱筵敞翠微。 採蓮牽水荇,移舫亂雲衣。" 水光山色,樹綠花紅,朱筵華宴,紅男綠女,令人眼花繚亂。 但明代之後歐冶池多為民居所佔,僅存半畝方塘,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歐冶亭"被鎮守太監盧勝移至"歐冶池"之西,不久為風雨所圮,清道光八年(1828年)購民居重浚,並擴大"歐冶池",重建"歐冶亭"於池之南。池畔有冶池園。1983年重浚池塘,疏通水源,壘砌石駁岸,環池築有石欄杆,修復歐冶亭、劍光閣、石舫、喜雨軒、月台、曲橋等。種花植樹,鬱鬱蔥蔥,既為古蹟,又作勝景,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出土的一塊古石碑​​,上刻"劍池"二字,現陳列於於山上福州市博物館裡。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