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壽春城遺址

六安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壽春城遺址位於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壽春城作為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後一座都城,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 遺址佈局方整規矩,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規模僅次於燕下都。該城東、西、北三面臨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內呈矩形分成15個區域,每一區域內系統規劃有水道。這種城市佈局與同時期列國都城相比可謂別具一格。發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國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年代與墓主確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認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 0 0 0 餘件,其中青銅器1 0 0 0 餘件,楚大鼎重約4 0 0 公斤。 壽春城遺址是楚國終結之都,集中體現了楚文化的晚期特徵,為研究探討楚國在淮河流域的發展衰亡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壽縣是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的一座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郢、壽春,曾是楚國故都,也是淝水之戰的古戰場。 壽縣北瀕淮河,南倚大別山,古代為南北交通的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東周時先後是蔡國、楚國春申君的封地。楚末年,為避秦國壓力,而把都城遷至此,遂名“郢”。楚都城遺址位於今縣城內。城南還有楚相孫叔敖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安豐塘(芍陂),該塘使用至今,現為一水庫。 秦代稱壽春,為三十六郡之一九江郡的治所。漢初先後為外姓王英布和宗室淮南王的王都。淮南王劉安曾在此主持編著了《淮南子》。東漢末年,袁術也在此稱帝。三國曹魏晚期,這里相繼發生過兩次重大兵變。 東晉時,前秦南征,以壽春的八公山、淝水為戰場與東晉軍激戰,史稱淝水之戰。“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典故皆出於此。 隋唐改稱壽州。當時興起的“壽州窯”是中國古代的著名瓷窯,其產品兼具南北風格,頗受朝野青睞。 宋代設壽春府。這一時期,壽春的名門望族呂氏連續出現了呂夷簡、呂公著、呂公弼、文彥博、富弼等多位文臣宰相,為一時之盛。宋所建的城牆保留至今,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七大古城牆之一,並以具備完善的防洪功能而著稱。在1992年江淮地區特大洪水期間,壽春古城曾收容30萬難民,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前往視察時,所乘坐的直升飛機就降落在壽縣古城牆上。 明復為壽州。清末,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在這裡被誘捕。1912年壽州改為壽縣。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古城曾長期維繫了宋代格局,但近年來,遭到地方政府的嚴重破壞,歷史風貌已大都無存。 壽縣境內河汊縱橫,盛產糧油,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棉花等。目前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縣城以西的正陽關為淮河、淠河、潁河三水匯流之地,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大碼頭,已有千年曆史。淮河在此拐彎,其水位對於淮河流域的防洪具有重大意義。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