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天靜宮

阜陽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聃。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前在安徽省渦陽縣鄭店村流星院址,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教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自漢朝起,人們把老子的思想發展為道教,老子本人也被尊為道教的始祖。  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教鼻祖創始人老子,出生在安徽省渦陽縣城,鄭店村“中太清宮”的流星園。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出生年月不祥。中太青宮位於渦陽城北五公里處的鄭店村,南繞渦水,三面碧波,北枕龍山,環境清靜風光宜人。公元前571年,老子即降生在太清宮流星園址。太清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稱為老子廟,蓋因漢桓帝夢老子降於殿庭,乃頒旨在老子故里建廟祭祀,命陳相邊韶撰《老子銘》碑。後在曹魏黃初三年,隋開皇元年奉旨修復過。李唐王朝以老子為始祖,尊此宮為祖廟,大興土木興建,後毀於兵火。唐、宋時,殿宇林立,不遜帝王之都。帝王對老子尊崇至極,不僅屢賜宮名,先為太清,後為天靜,而且親往朝謁。     天靜宮遺址又名老君殿遺址,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後多次重修。199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老君殿遺址清理髮掘,發現宋、元、明、清歷代建築基址10餘座等遺跡,出土漢至明清時期的各類文物千餘件。1998年5月,老君殿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書記載,老君殿規模宏大,建築輝煌,環境清幽,風光秀麗。元朝更名為天靜宮,佔地3000畝,食客數千人。天靜宮前九龍井,今尚存。殿東一公里處有尹喜墓,俗稱尹子孤堆。天靜宮東北10餘公里有天心宮,俗稱東太清宮,舊有老子騎青牛像。 為紀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揚道教文化,搶救和恢復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建設道教聖地,自1993年起,渦陽縣開始對天靜宮的老君殿、靈官殿、三清殿、道士舍、鐘樓、鼓樓等建築進行逐一修復,力圖再現昔日風采。 位於老子故里的天靜宮老君殿,規模宏大,建築輝煌,莊嚴肅穆,氣勢非凡,大殿正中供奉著道家文化的創始人老子、文始真人尹喜和東華帝君三位先哲的巨型銅像。天靜宮周圍有老子出生地古流星園和九龍井遺址,有被稱為聖母親尹氏的墓塚,還有懇請老子著書立說的函谷關關令尹喜之墓。 天靜宮,原名太清宮,是中國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誕生地,道教之祖誕,也是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道教宮觀。它位於渦陽城北渦河北岸,南臨武家河(古之谷水),北枕龍山,距武家河入渦處二里。此宮屬亳州,在州東一百二十里,清同治三年(1864)設立渦陽縣,該地劃屬渦陽。 志載,天靜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初稱老子廟。蓋因桓帝夢老子降於殿廷乃頒旨在老子故里建廟立祠,祀奉老子,命陳相邊韶撰老子銘碑。此後,曹魏黃初三年(222年),隋開皇元年(581年),都奉修建過,規模漸大,唐李王朝,以老子為始祖,尊崇之極,屢加冊封,並尊此廟為祖廟,大興土木,隆重興建。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太宗貞觀六年(627年)、高宗乾封元年(666年)、武周光宅元年(684年),相繼於此營建宮闕殿宇,其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不遜帝王之都。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欽封此宮為太清宮,唐末卻毀於兵火,幾成廢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至天禧二年(1018年)間奉兩敕重建,廟貌比唐時有加。翰林學士盛度撰碑。靖康之亂中,先遭兵動,後遭火患,宮觀面目全非。金代雖屢加修建,與唐宋盛時相比,規模相差甚遠。元世祖以來,道教再度興盛,此宮得以新建,並易名天靜宮。至順三年再次大規模敕建,天靜宮重現昔日宏觀。翰林學士張起嚴奉敕撰文產碑,碑文載入多種典籍方志,明正德崇禎年間和清康熙八年均進行過裝修。近至乾嘉年間,尚稱殿宇弘深,規模整麗,中塑聖像,道氣清嚴。清末戰亂頻繁,殿宇日趨頹廢,始有“燒丹灶冷餘荒草,問禮堂空剩石牛”之嘆。 天靜宮在唐宋鼎盛時期,規模宏大,建築輝煌,佈局恢廓,風光秀麗,環境清幽,海內無匹。元、明兩代,宮觀尚蔚為壯觀,老君殿居中,高大崇隆,為宮中主殿。其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聖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太皇廟,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宮堂、誦經堂、鐘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庚、厩,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佔地三千畝,食業數千人。宮中殿閣林立,松柏交翠,莊嚴肅穆,氣勢非凡,堪稱中華道觀之最。 歷代帝王曾多次聖駕躬臨渦水之濱,恭謁老子降庭聖地,以表欽崇。唐高宗於乾封元年(666年)二月,自泰山回駕亳州,來此朝謁,尊封老子為“太上玄皇帝”。唐玄宗奉教至篤,天寶八年(749)親謁此宮,上老子號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皇大帝”。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率群臣百宮蒞臨朝謁,冊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謁畢返京,御製朝謁頌并序,並頒旨重建。以上足見在歷史上的顯赫地位。 雖然,天靜宮屢遭兵燹,洪水肆虐,加之“文革”浩劫,殿宇大多倒塌,僅存天齊廟殿堂五間。但流星園遺址尚存,九龍井相繼出土,且有大量珍貴文物遺存。在海內外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我縣對太清宮進行了修復工程。天靜宮包括;東嶽廟、九龍井、聖母墓、尹喜墓、宋代老君殿遺址和大批碑碣、漢磚、文物等旅遊景點。 現在重修的“天靜宮”,九脊重簷、莊嚴雄偉,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道觀。 天靜宮最佳旅遊季節 天靜宮位於阜陽,地處我國東部的中緯度地帶,屬於我國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總的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