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
潛口民宅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潛口村、紫霞峰南麓。潛口民宅又稱“紫霞山莊”。整座山莊面積1.72萬平方米,採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將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築集中一處,亭、橋、樓、閣、廳及內部陳設俱全,重現了明代山莊之風貌。 山莊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橋、涼亭各1座。1984年動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區和歙縣各地數百座明代建築中精選拆遷而來。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門廳、司諫第、方文泰宅、樂善堂等著名建築。依勢坐落在山坡之上,錯落有致。現建為潛口民宅博物館。山莊佈局精巧,環境幽雅,被譽為明代民宅建築博物館,是研究中國建築史的珍貴實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又稱“紫霞山莊”,坐落於黃山市徽州區紫霞峰麓,傳說是陶淵明曾隱居的地方,故名潛口,共佔地16000平方米,按照原拆原建的方法彙集了徽州各處的10座明代建築,每座建築都是皖南古民居里的精華部分,不失為一處較好的了解明代民居的地方。可惜建築外型已是經過改建後漆刷的大白牆,不復當年古舊色彩,且已非真正的村落格局,只能看房屋原有的建築、佈局以及雕刻藝術。 “蔭秀橋”建於明嘉靖卅三年(1554年),是單孔拱橋,一頭是尼姑庵,另一頭是村莊。“蔭秀橋”三字,一半為陽刻,一半為陰刻,意喻橋中央是佛界與俗世的分界線,又名“陰陽橋”,有趣的是該橋兩旁護欄砌築卻是羅漢板。過橋便是“石牌坊”,建於明嘉靖年間,正面雕著一個齜牙咧嘴的“鬼”,手裡拿著一支筆,腳上踏著一隻方形大斗,“鬼”與“鬥”合為“魁”。背面刻月宮桂樹圖。迂迴登山,有“善化亭”,建於明嘉靖卅年(1551年)。亭為方形,四柱飛簷造型美觀,有幾幅對聯可以一讀。 “樂善堂”是潛口第一座民宅,又稱“耄耋廳”,建於明代中葉,供族中80歲以上老人娛樂和議事。共有二進三開間,正面為三開間柱式門廳,廳兩側多有門房,前後進間設有天井。天井兩側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橫梁雕刻精細,整個建築氣勢不凡,高雅古樸。 民宅最高處是曹門廳,建於明嘉靖年間。廳中司諫第原建於潛口後街,始建於明弘曆年間,嚴格按朱明王朝定制營造,三間五架,樑架上的雕刻異常精美,瓜柱下的木墊也刻有花朵,是全國比較罕見的明早期建築珍品。院落特點是構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單步梁、斗拱雕刻精美,格調肅穆、恢弘,完好顯示了明代建築風格。 “方觀田宅”建於明代中期,是一進三間磚木結構的樓房,小青瓦、馬頭牆、樓廳、天井、欄板均採用護縫製裝飾手法,樓下青磚漫地,大門有門罩保護,門內罩飾有霸王拳。是明代徽州普通農民住宅的代表。 建築群中還有吳建華宅、方文泰宅、蘇雪痕宅等。這種保管法效果似乎還不錯,據說政府還打算依此法再造“清代民居群”。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