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天水南郊-南廓寺

天水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天水南郊-南廓寺俗稱“南山寺”。位於天水市城南二公里的慧音山坳,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里風景優美,古樹參天,有​​漢柏唐槐的傳說。唐乾元年間,杜甫流寓秦州,曾有題詠:“山頭南廓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瘋然”。 南廓寺廟殿隋唐時已初具規模,宋代稱“妙勝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賜為“護國禪林院”,清光緒年間將原東禪林院改為杜少陵祠。南廓寺西牌坊門前有兩株千年古槐,圍達9.7米,樹高25米。南廓寺是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門各為中軸線,組成東、中、西三個大院。中山門內有前後院,前院東、西看樓,後為鍾鼓樓,東西禪林院。現西仍為“禪林院”,東為杜少陵祠,祠內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後院為三間兩進寬闊宏大的天王殿。院內有一株杜甫詩中所描述的生長2300-2500年的三杈古柏,南向一枝黛色霜皮,乾枯如柴,直插雲霄,但頂端仍青春煥發,枝葉茂盛。西北向一枝已枯。北向一枝巧架於槐樹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已劈開的枯乾中寄生著一株胸圍108公分的黑蛋樹(朴樹),與老樹相依為命。據考全國僅此一樹,觀者無不稱奇。 東院觀音殿前有一八角攢尖頂亭,內有水井,清澈見底,水味甘美,四時不竭。相傳這就是杜甫詩中所指的“北流泉”。近年來,南廓寺又添兩景,一為清初詩人宋琬集二王及其他晉人法書所勒杜工部秦州雜詩石碑,一為新闢的“鄧寶珊將軍紀念亭”。 南郭寺位於天水市城南約2公里的慧音山坳,面臨藉水,背負青山。這里風景優美,古樹參天,梵宇輝煌,有漢柏隋塔唐槐之說。歷來為天水第一古剎,“南山古柏”被列為秦州八景之—。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 ​​甫流寓秦州,在遊南郭寺時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由於詩人的讚美,古往今來,更加引起了人們對南郭寺的遊興和嚮往。 南郭寺創建於何時,尚沒有確切史料可證,根據有關遺跡考證,隋唐時已初具規模。該寺宋代稱“妙勝院”,清乾隆十五年敕賜為“護國禪林院”。 南郭寺現存清代建築較多,而且比較完整。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門各為中軸線,組成東、中、西三個大院。中山門內有前後院,前院東、西看樓,後為鍾鼓樓,東西禪林院。現西仍為“禪林院”,東為“杜少陵祠”,是為了紀念大詩人杜甫,於光緒年間由“東禪林院”改建的。後院有天王殿及配殿。東山門為三間懸山頂牌坊,院內有關聖殿、湫池殿、觀音殿、聖母宮等。東院觀音殿前有一八角攢尖頂小亭,內有水井,清澈見底,水味甘美,四時不竭。相傳這就是杜甫詩中所指的“北流泉”。西牌坊前有兩株參天古槐,高約25米,圍達6.8米,虯枝攬雲,茂葉蔽日,樹齡均在千年以上,俗稱唐槐。在東後院內,一座磚砌花牆圍護著一株古側柏。樹身分三枝,形如斧劈,黛色霜皮,南北傾伸,樹齡約2300—2500年,俗稱“春秋柏”,此即杜詩所稱的“老樹”。樹中寄生一黑蛋樹(朴樹),觀者無不稱奇。 近年來,南郭寺內外又添兩景,即寺內的“二妙軒”碑廊和寺外的“鄧寶珊將軍紀念亭”。 二妙軒碑廊 秦州城西北的玉泉觀,原有杜甫祠(與李白並祀,名“李杜祠”),清順治13年(公元1656年),著名詩人宋琬時任隴右道僉事,他捐出自己的薪金,將傾圮的杜甫祠整修一新,並取杜甫流寓秦州詩,聘請擅長鉤摹之技的皋蘭張正言、張正心集王羲之等古人的書法,刻石34塊,“爰建一亭,列石於其壁”。宋琬作《杜詩石刻題後》以記其事。 不知什麼緣故,這批杜詩石刻才逾百年,已蕩然無存。直至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即據宋琬刻杜詩三百多年後,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社會賢達的積極參與下,決定籌建詩聖碑林。經徵集,一周姓退休教師將杜詩石刻初拓本無償捐獻。拓本裝裱為長卷,高0.24米,長15.16米。卷首為杜甫造像和宋琬隸書像贊;其分《杜甫流寓詩》第一、二、第三、第四四個部分,共六十首詩;最後是黨崇雅等六人的跋和宋琬的《杜詩石刻題後》。1998年,天水市有關部門遂於著名景點南郭寺擇地,建起二妙軒碑廊。碑長35.6米,高4.36米。刻石配以碑廊石拱,透出雅緻壯觀之氣。 又於碑廊側雕塑一尊漢白玉杜甫小憩像,以志紀念。宋刻杜詩的風采又重現於人世。杜甫隴右詩今存117首,宋刻雖僅有60首,但對研究杜甫和書法藝術很有價值。尤其從書法藝術的角度看,宋琬是以王右軍的書法為主而擴大範圍,故其《杜詩石刻題後》稱“集古人法書勒之石”。乾隆《直隸秦州新志·名宦·宋琬》稱“集蘭州《淳化閣》及西安碑洞中晉人帖,書杜甫秦州詩勒諸石”。其取材範圍非常廣,有真有草,且行氣、章法呼應有致,血脈貫通,顧盼有情。詩妙字妙,“二妙”合一,不愧為天水文物中的稀世瑰寶。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