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
卦台山位於天水市北30公里處的三陽川境內。山上有伏羲創繪八卦的畫卦台。這里山勢突兀高聳,呈台狀,古柏參天,渭水環流。渭河中心有灘地數處,形似太極圖樣,灘河交界,有一大石,不方不圓,似柱如筍,傍實中虛,如畫太極,名為分心石,與畫卦台隔河相望有龍馬山,山上有龍馬洞,每逢雲霧封洞時,給人以龍馬出沒之感。伏羲為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他以8種符號象片天、地、水、火、山、雷、風、澤8種自然現象,畫成八卦,卦台山由此而得名。明正德12年(公元1517年),從巡按馮時雍奏立廟於州北三陽川卦台山上(《秦州志》),建許多廟宇,以紀念伏羲。現只存山門、戲樓、午門、鐘樓、西殿和伏羲大殿三間。大殿正中塑有全身貼金,身著樹葉的伏羲大像一尊;右側塑一振翼欲飛,造型奇特的龍馬;左側有一八卦圖,龍馬負圖自河中出。卦台山已成為秦州名勝,隴上佳景。 天水地方民間傳說,伏羲當時創畫八卦、演繹卦義的具體地點,在今天水城北三陽川附近瀕臨渭河的一座山上叫做"卦台山",是古秦州八景之一。天水的卦台山,突兀雄偉,景緻幽美。早年時候,山上建有一座很大的伏羲廟;廟內有伏羲塑像。廟堂上原有古樸木架,架上懸著一具圓盤,正面黧黑平光,有如古代銅鏡, 照人見影;上刻八卦,規整常新;用手指輕輕扣擊,錚錚如金鳴聲,清脆悅耳。據說,那是伏羲當年贈送給大禹的玉質圓盤八卦。可惜,廟宇早已拆毀,玉卦也無處尋找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文革"動亂之前存放於封台山伏羲廟的另一個木質八卦盤,不久前,在一個農民家裡發現了卦盤,雖已被人截為兩半,難成完璧,但總算找回來一個倖存的古老八卦了吧! 這盤八卦系五百年前明代複製品,直徑三尺,厚三寸,紫紅色,上面除了八卦以外,還刻有日月星辰天體圖、二十八宿星座、二十四節氣及六十四卦方位等;造型美觀,雕工精巧,堪稱珍貴文物。卦台山原先建有亭台樓閣、廟宇庭院,現在除了林木叢生,山洞依舊以外,僅剩下一些殘碎裂石。與古老的神話傳說相映成趣的是,有不少古人曾在這一帶遊覽憑弔時留下了詩文佳作,從中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景,現抄錄兩首:其一,清:翰林吳西川詩《宿封台禪院》:採藥歸僧晚,挑燈靜話禪。寺門關夜月,山徑鎖秋煙。竹影垂簾重,松聲隔牖穿。羲皇宮闕近,可許叩先天。其二,明·詩人孫永思詩《別封台》:羲皇遺台天下奇,四山環合聳獨危。冠裳此日勞登眺,風雨他年動夢思。渭水有聲留聽處,夕陽無意送歸時。沙村羸馬重回首, 古木頹垣亂鳥隨。 伏羲和女媧的傳說 傳說中說伏羲與另一位女性神人--女媧,在一次洪水吞沒舉世人群的過程中,只有他們二位僥倖脫險,於是結為夫妻,人類才免於滅絕。後世人們慶幸繁衍永續,便稱伏羲、女媧為人類始祖。天水民間傳說,伏羲與女媧成婚的地點在今天水市中灘鄉西北二十華里的玉鐘峽內。還有一種說法,說玉鐘峽在今秦安縣城北七里處。因係伏羲、女媧結親顯世,放又稱"顯親峽。"傳說還認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今天的秦安縣從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五百五十多年間,曾一再以"顯親"作為地名。 關於伏羲的傳說 伏羲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世代相傳,伏羲是古成紀(今天水)人;所以,在天水修建伏羲廟,也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傳說中的伏羲,智慧超人,與眾不同,他身材魁梧偉岸,聰明神武。燧人氏發現了伏羲,不久便讓位於他,統領天下。他經常留意觀察、分析研究各種自然現象,從中受到很多啟示,也就琢磨著搞了不少發明創造。遠古的人,用最原始的石塊、木棒之類的工具,捕捉魚鳥禽獸。伏羲從觀察研究蜘蛛結網捕蟲的規律中,發明了搓繩索、織魚網,在水中捕撈魚蝦的方法,使原始社會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伏羲還繼承和發展了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成果,推廣鑽木火、保火種的經驗,並進一步創造了烤、炙、蒸、煮成製作和食用熟食的習慣。這對於當時的茹毛飲血、活剝生吞的原始生活習慣,是一種帶有根本性的改善。傳說中,伏羲教民畫八卦、用八卦,是他對遠古社會的最大貢獻。八卦,就是用八種符號,分別代表自然界的八種事物:天、地、水、火、山、雷、風、澤。伏羲創造了這一套符號,教會群眾畫、念,並向人們講述這八種自然現象的性質和它們之間的某些關係,幫助人們逐步認識自然災害發生的部分規律,和怎樣避開這些自然災害的危害。運用八卦,可以推演出許多事物的變化,預卜事物的發展。據說,八卦中的許多奧妙神奇之處,至今還為現代人所捉摸不透。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