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柳井溶洞群位於文山縣柳井鄉新發寨,距縣城1公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春色融融。全部景觀共有5洞,l號洞稱“兒姑仙宮”,全長860.6米,分上下兩層。洞內19個廳9個堂,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分數層,層層秀美。洞內有池,池中有“樹”,池水清澈照影、甘涼可口。洞內奇石甚多,色彩斑斕,黃似唬珀,白如羊脂,紅如瑪瑙,五色俱全。一根根溶柱溶條自洞頂垂下或自洞底向上撐出,形成“銀線穿人”、“聖潔仙竹”等奇景,妙趣橫生。尤為稱奇的是“石慢編種”景點,有如一條音樂走廊,循序拍擊,可奏出一組完整和諧的音階,令人驚詫不已。全洞景觀80餘處,頗為壯觀。其餘4洞景色各異,溶石千姿百態,琳瑯滿目。 柳井溶洞位於距文山城32公里柳井鄉的綠林山巒之中。 天旱冒死鑽洞尋水的意外發現1992年5月,文山縣柳井鄉新發寨一帶遭旱。新發寨的陶文友、楊美忠、劉傳榮3人為解決缺水之急,不懼傳說洞中有山妖水怪的危險,冒死鑽洞尋水,方才發現了這個罕世的地府洞天。柳井溶洞一經發現,很快就以其龐大的規模和神奇的景觀,成為雲南頗負盛名的溶洞之一。神奇的柳井溶洞群 柳井溶洞的數字陣容柳井溶洞是一個龐大的溶洞群,由一號洞、二號洞、三號洞、四號洞、五號洞組成。一號洞全長860.6米,分上下兩層,上層304米,下層556.6米。洞內有19個廳9個堂,洞中有洞,洞洞相連,層層秀奇。洞內有池,池中有“樹”,池水清澈照影。洞內奇石甚多,黃的若琥珀,紅的如瑪瑙,白的似羊脂,色彩斑斕。洞中溶岩形態各異,引人浮想,被遊人取名為“羅漢迎賓”、“遊龍回宮”、“羚羊祝壽”、“耗牛歸凡”、“靈龜出海”、“犀牛戲水”、“定海神針”、“方天畫戟”、“玉樹凌空”、“龍宮帳幔”、“雪山玉佛”、 “海豚出水”、“天宮樂池”、“大興晚鐘”、“並蒂蓮花”、“三仙尋姑”、“銀河飛瀑”、“送子觀音”、“石幢編鐘”、“銀邊靈芝”、“雪山蓮花”、“冰晶雪人” 等等共80餘個景觀。 看到“陶潛醉歸” 景名形象貼切,並且,每個景觀,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除以上景物外,尚有像獅似虎、似鷹似鷂,或立或臥,或伏或蹲的溶岩,還有維妙維肖的溶岩人物形象,有的取名屈原賦騷,有的取名陶潛醉歸,有的叫咪彩曬裙,又有的叫男耕女織,依名觀形,令人叫絕。洞中有瑩瑩小池一潭,喚名“貴妃浴池”。還有一根根石筍、鐘乳,有的自洞頂垂下,有的自洞底上撐,形若“銀線穿天”、“聖潔仙竹”, 觀來妙趣橫生。更妙不可言的是,那叫“石幔編鐘”的景觀,宛若一條音樂走廊,遊人用手往空心的石幔壁上一拍,就能發出不同音階的樂聲。如果組合得當,還能拍擊出簡單的曲調來。真是鬼斧神工,令人讚嘆不已!五彩繽紛,形象各異 二號洞長436米,內有一個可容萬餘人的特大廳堂。洞底有條暗河,外露的水域長40米、寬2米、深o.5米,河水清澈,平靜無聲。洞中的石筍、石柱、石幔、石山,同樣千姿百態,令人賞心悅目。 七仙姑在裡面“美容” 通過岩溶無甚獨特的三號洞,即可抵達位於一號洞“七姑仙宮”景觀南側800米處的四號洞。此洞穿山而過,長94米。中部有寬30米、長20米、高15米的一個寬敞大廳,廳內有十多個小石盆, 溶洞探幽盛滿了洞頂滲落的淨水;洞內蝙蝠成群翻飛。遍布灰白、灰黃色彩的石鐘乳、石筍景觀依舊如雕如畫,蔚為壯觀。最引人注目的要數兩棵各高十餘米的撐天石柱,兩柱相距僅1米,一粗一細,紋理斑駁;柱下佈滿瞭如靈芝似芍藥的珊瑚狀石花,煞是美觀秀麗。有人以詩讚譽其美: 玉樹瓊花壓枝低,露凝靈芝朵朵奇。引來千里金鳳鳥,含神斂態欲展衣。 “到春秋戰國留學”——聽“孔子講學” 五號洞稱“孔雀宮”,距一號洞140米,洞長520米。有被取名為“孔雀迎賓”、“雙獅望月”、“千鈞一發”、“孔子講學'、“人間異景”5個景觀。靠西南處有一岔洞,長116米,又有不同名稱的22個景觀可欣賞,讓人目不暇接。更為突出的是,洞中還有一隻形似孔雀的奇石,娉婷佇立於一堵岩石之上,它抬著頭,反向注視著它身上美麗的羽毛。形象逼真,令人叫絕。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