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坐東朝西,東靠筆架山、西接趙莊民族風情街、南臨趙莊社區、北挨渝東南民族新村。紀念館分為四部分:烈士故居、陳列館、憑弔廣場和遊客接待中心。 1901年,趙世炎出生於重慶酉陽龍潭鎮,14歲赴京求學,並結識革命先驅李大釗;後先後赴法國、蘇聯留學,與周恩來等建立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和“少年共產黨”。1924年回國後,他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地領導革命運動。1927年7月,趙世炎被捕犧牲,當時他年僅26歲。2009年,趙世炎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百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沿浮雕石廊進入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就是趙世炎烈士憑弔廣場,面向憑弔廣場,前邊是故居,右邊是陳列館,左邊是遊客接待中心。陳列館和遊客接待中心採用了仿古式建築,與故居建築相協調。廣場佔地1466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佔地580平方米,內設貴賓室、會議室、大型接待室等。廣場正前方矗立著趙世炎烈士的全身銅像,銅像後面是一幅大理石浮雕,重現了趙世炎、周恩來、羅亦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組織、領導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場景。 進入陳列館,首先看到的是高5.5米、寬14米,反映趙世炎烈士走向革命道路不同時期的一幅大理石浮雕牆,浮雕牆下正中是一簇熊熊燃燒著的火焰,象徵著趙世炎等革命先烈點燃的革命火種。整個紀念館依次分成“趙世炎生平業績展”、“龍潭立 壯志、五四成先鋒”、“赴法求真理、群英創少共”、“北方傳馬列、五卅喚勞工”、“率滬三起義、碧血浩長空”、“後輩承遺志、萬代仰施英”、結束語七大板塊,展示了趙世炎不同時期的革命歷程。 2008年4月以來,重慶市酉陽縣委、縣政府對趙世炎烈士紀念館進行了修復,並面向 全國征集趙世炎烈士遺物,力求更加生動地展現趙世炎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期間,趙世炎的外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及其夫人朱琳向紀念館慷慨捐贈了部分珍貴資料和照片。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以文物、歷史照片、文字資料為主體,分5個時間段展現了趙世炎烈士一生的革命歷程,同時還展示了趙氏家族另幾位重要成員——趙世蘭、趙君陶姐妹和革命母親夏娘娘、黃友梅的先進革命事蹟。與此同時,趙世炎烈士紀念館採用先進的聲光電等多媒體技術,以聲音講述、影像還原等方式展現趙世炎的感人事蹟,使人們在參觀中能直觀地感受到烈士的革命精神,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趙世炎故居(簡稱趙莊)修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一直保持原狀,按照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維修。該建築為磚木結構,复四合院佈局,具有江南一帶民居建築風格。故居朝門上懸掛由鄧小平同志1983年親筆題寫的“趙世炎烈士故居”門匾。 進入正房是第一個院落,由前門廳、後部堂屋及東廂房(客廳)、西廂房(私塾室、書房)合圍而成的。當年,趙世炎的父親趙登之就是在這裡接待客人、請私塾先生授學並督促九個子女的學業。趙世炎自幼酷愛讀書,並受老師王勃山革命思想的熏陶,萌發了愛國救國意識。中部為天井,天井兩側各置一個大水缸,用於消防。 穿過天井,正面是堂屋,抬頭望去,堂屋簷下高懸“琴鶴世家”之鎏金匾,為小院憑添了幾分雅緻。堂屋的左右兩邊為趙世炎及其父母、兄弟姐妹的臥室,無論是主體建築還是主體構件,均雕刻精美,技藝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趙世家族生前使用過的床、椅、桌、箱等實物。 穿過堂屋過廳,即進入第二院落,大天井為梯形,包括西廂房(雜間房及廁所)、東廂房(廚房)及後面的礳房,中部為天井;有欄杆架於大牆之上,懸挑外出,為繡樓,構思非常巧妙。同時亦為正房的整體外觀效果增加了幾分雅緻。這裡就是趙世炎同志度過童年和少年美好時光的地方。 趙世炎烈士紀念館地址:酉陽縣龍潭鎮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