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
提起騰沖縣的和順鄉,許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成語:人傑地靈。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辭,而是實實在在的客觀評價——作為滇西高原美名遠播、歷史文化內蘊十分豐厚的“華僑之鄉”、“書香名里”,這裡不僅擁有“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張天放語)的“文化之津”和順圖書館,還誕生了“天南一枝筆”李曰垓、傑出哲學家艾思奇、著名教育家寸樹聲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濟世之才。“人傑”之譽,當之無愧。 至於“地靈”,更是佔盡風流,不但可說,而已可遊、可賞,甚至可迷。來到和順鄉,遊目四顧,可知這是一個“風水”十分奇妙的壩子。四圍青山環拱:東翔來鳳,南騰黑龍,西架馬鞍,北擂鼓頂。很多人都知道這“鳳”“龍”“鞍”“鼓”諸山的來歷,那是清一色的火山。壩子中一江穿流,數溪縈繞。於是柳堤蓮塘,魚米常豐,居山面水,景色時新,一派鐘靈毓的田園佳境。 和順鄉的美,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前者當然是受賜於“地利”,而後者,仗的就是“人和”了。 和順鄉這副“畫”最可人的一筆,當然是和順大寨,寨子坐落在“南騰”之“黑龍”之麓,倚山臨水,房舍鱗次。步入寨中,直街曲巷,石色蒼蒼;暖屋靜院,戶戶書香。寨邊三合河偕一條彎彎石徑綰村弧形,路、河之交古榕間茂,石欄月台,隨處可見,大有“臨水見軒,遇景有閣”之象,古意渾然r。 與大寨子“雞犬之聲相聞”的水碓村則是另外一種景緻。該村戶不甚眾,卻有著格外明亮動人的“雙眼”——哲人艾思奇洞明世事,人所共欽,其故居“有仙則名”,算是一“睛”;另一“晴”呢,當然是古樸的元龍閣了。水碓村旁有一龍潭,三面環山,一堤為廊。堤上古榕蔭蔽,潭中水洗白雲,風光十分秀麗。元龍閣即傍水依山而築。循序漸進,有龍王殿、三宮殿、玉皇殿、魁閣、觀音殿、百尺樓等殿宇,風鈴傳響,墨香襲人。登高俯瞰,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臨水戲波,古寺遊人皆浸入水中,給人一種悠然入畫之感。 和順圖書館 提起騰沖縣的和順鄉,許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個成語:人傑地靈。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辭,而是實實在在的客觀評價——作為滇西高原美名遠播、歷史文化內蘊十分豐厚的“華僑之鄉”、“書香名里”。這裡擁有“在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張天放語)的“文化之津”和順圖書館。 和順圖書館為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於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為中國傳統的樓房建築,前置花園,美觀素雅,圖書館中藏書萬餘冊,其中尤以許多古籍最為珍貴 元龍閣 騰沖縣城東南4公里的和順鄉水碓村,村旁有一龍潭,三面環山,一堤為廊。堤上古榕蔭蔽,潭中水洗白雲,風光十分秀麗。元龍閣即旁水依山而築。循序漸進,有龍王殿、三官殿、玉皇殿、魁閣、觀音殿、百尺樓等殿宇。 元龍閣建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雕樑畫棟,建築精巧,依山臨水,景色迷人,給人一種悠然入畫之感。哲人艾思奇的故居“有仙則名”就在元龍閣. 艾思奇故居 艾思奇故居位於和順鄉水碓村,為磚石楸木結構,中西合壁的四合院。有串樓通欄,雕花格扇,西式小陽台,顯得古樸典雅。在大門頭懸有“艾思奇紀念館”匾額,在西樓和廳樓上陳列著艾思奇的生平事蹟。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O年2月就誕生在水碓村。其父李曰垓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艾思奇兩歲就隨父在外,先後在香港、昆明、南京、日本讀書,10歲曾回故鄉居住了半年左右。青少年時代就參加了黨領導的外圍組織,曾兩次東渡日本留學。1935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抗戰後援會宣傳部長、延安馬列學院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央宣傳部哲學小組指導員、邊區文聯執委,解放後,當選為中國新哲學研究會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直屬高級學校副校長兼哲學教研室主任等職。 艾思奇是影響廣泛的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一生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哲學著作,特別是《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兩本書,曾引導無數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為豐富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理論寶庫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書,長期以來都是高等院校的哲學教科書。 艾思奇於1966年3月22日因急性心力衰竭病逝於北京,終年56歲。追悼會上,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送了花圈,毛主席在他的悼詞上親筆寫下"黨的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一語。 艾思奇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佳旅遊時間:和順地區氣候宜人,冬無大寒,夏無酷暑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