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市
圓覺洞摩崖造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1961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圓覺洞位於安岳縣城東南角1.5公里的雲居山,因山上刻造有十二圓覺而得名。這裡的石刻造像分佈於南、北兩岩,有龕窟編號76個,大小石刻造像1993尊,內容以佛教為主,兼有少量道教與佛教合龕造像。另外,還有碑刻題記25處。這裡的石刻造像始鑿於唐開元年間,經前蜀、後蜀,至北宋達到鼎盛時期,歷400餘年完成。 北岩以北宋時期造像為主,其中“西方三聖”形體高大,造型優美。“西方三聖”為阿彌陀佛、淨瓶觀音和大勢至菩薩。他們分別雕刻在高8米,寬5米,深4 米的巨大人造石窟中,各石像軀高都在7米以上。中窟雕刻的是阿彌陀佛,他頭蓄螺髻,身披袈裟,內著僧衣,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與願印,面向左側,雙目俯視,姿勢飄逸,神態莊嚴,大有佛法無邊、威德懾眾的佛教鼻祖風範。左窟是淨瓶觀音造像,她頭戴鏤花寶冠,左右髻飄然其眉,耳垂珠環,身著寶繒,遍體瓔珞綴飾,足踏蓮花,左手提淨瓶,右手執柳枝,眉目中閃射著慈悲神情,俯視著芸芸眾生,大有悲天憐人之感。右窟中雕刻的是大勢至菩薩,她頭上的花冠雕刻得特別精緻,冠上還鐫刻有一尊小坐佛。大勢至菩薩容貌俊雅,慈眉善目,安祥聰睿,倩麗端莊,雙手交於腹部,右手握著象徵聖潔的蓮蕾,大有慈航普渡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出苦海之感。三龕造像窟中還鐫刻有似飛鳥凌空、曼妙飄逸的飛天,其鮮活優美的舞姿使人彷彿感覺到了天衣在飛揚,滿壁有風動。《人民畫報》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曾對這些飛天進行過攝影刊載。 北岩還有一大龕窟叫“圓覺洞”。圓覺洞位於阿彌陀佛和淨瓶觀音之間。洞深10米,高4.5米,寬4.4米,窟龕正壁佛台上端坐著三身佛。兩側佛台分坐著文殊、普賢、金剛藏、彌勒、清淨慧、威德自在、辯音、淨業藏、普覺、圓覺、賢善首、普眼十二尊菩薩,統稱他們為十二圓覺。他們在聆聽佛祖說法釋疑,姿態各異,氣氛肅穆。 南岩多為晚唐、五代的石刻藝術作品,其中地獄變相、十六羅漢造像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在南岩下的真相寺後,有宋代理學大師陳摶墓,墓碑上陰刻陳摶畫像,另有“圖南仙跡”,“希夷煉丹處”等古蹟。 圓覺洞的摩崖造像構圖精巧,造型優美,雕刻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其造像紀年有“開元”、“天漢元年”、“廣政二十四年”、“紹聖四年”、“大觀二年”、“紹興二十三年”等,其中大觀二年所立《普州真相院石觀音像記》碑和慶曆四年所立《真相寺新建圓覺洞記》等碑刻題記,是研究宋代安岳地區佛教及儒釋文化交融的珍貴實物資料。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