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臥佛院

資陽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安岳臥佛院的臥佛,是全國現存盛唐時期最完美的摩崖造像,也是全國最大的左側全身臥佛。它比大足寶頂臥佛鐫刻的時間要早400多年。臥佛院內40 多萬字的石刻經文,是玄奘傳下來的全國最早的譯經版本,堪稱國家瑰寶。1998年,國務院公佈安岳臥佛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臥佛院摩崖造像位於安岳縣城北面25 公里的八廟鄉臥佛溝。這裡曾是成渝古道必由之地。造像分佈於呈“幾”字形溝內的南北兩岩崖壁,在長達0.5 公里的範圍內鑿有139個大小龕窟,共造像1593尊。這些作品刀法明快,簡潔洗煉。其中,尤以北岩第4 窟的“釋迦牟尼涅磐圖”最為恢宏壯觀,人們俗稱“臥佛”。臥佛鐫刻在距地面5 米的崖壁上,全長23米,頭長3米,肩寬3.1米。它背北面南,頭東足西,左側而臥,兩手齊腿,自然平放,面部豐盈,神態安祥,雙目微閉,似睡非睡。臥佛形體修長,身著袈裟,袒胸露肌,頭蓄螺髻,耳戴圓形綻花環,頭枕扁形荷葉枕,維妙維肖地展現出釋​​迦牟尼“涅磐”時那超脫一切的意境。 臥佛頭頂後方,立一半身守衛力士,高1.9米,上身赤裸,左手握拳,環眼而視,洞察四周。臥佛的足踝處挺立3米高的護法力士,右手攥拳,左手五指大張,橫眉怒目,威嚴逼人。臥佛上方刻有釋迦牟尼說法圖及“天龍八部”等,圖中20餘尊菩薩、弟子、鬼王、力士造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既烘托出他們恭聽佛法、護衛佛法的嚴肅場面,又把釋迦牟尼最後解說涅磐經時,諸弟子八部眾悲泣、嚎哭、愁楚、凝重的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岩有83個唐代造像龕窟,造像內容大多反映唐代的社會生活。其中34號窟高1.5米,內刻觀音、地藏、日光、月光4尊菩薩和立佛等,均高1.5米,屬罕見之作。臥佛院最具規模和價值的,當數南北岩壁上開鑿的55 個藏經洞內的大批石刻佛經。窟內鐫刻著從唐開元11年(公元723年)至23年(738年),距今1260多年前的大量佛經。已刻經文15窟,刻字面積152平方米,共40 餘萬字。字為陰刻,見方1至2厘米大小,方格直行鐫刻在每一窟內的左中右三方窟壁上。從46號窟左壁釋靜泰撰寫的“經論目序”中得知,“一切經論目序”來自“大唐東京(洛陽) 大敬愛寺”。主要經目有《大唐東京大敬愛寺一切經論目序》、《佛名經》、《大般涅磐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檀三藏經》、《妙法蓮花經》等,是我國寶貴的石刻經庫。刻經題記現存有“開元十五年”、“十七年”、“二十三年”等。其中,“開元十一年”、“開元二十一年臥佛院僧玄應書”等字跡尚比較清晰。據此可以肯定,臥佛及石刻佛經為盛唐時期的傑作。雖然臥佛寺院早已蕩然無存,但從石刻造像及石刻佛經的規模,也可推測出當時臥佛院的輝煌和古普州經濟文化的繁榮景象。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