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
安丙家族墓地位於四川省華鎣市雙河鎮昭勳村,是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四川宣撫使、少師安丙及其家族墓地。墓地規模宏大,佔地面積約100畝,目前已發掘5座墓葬。墓內發現大量精美的高浮雕石刻及設色壁畫,形像生動、逼真,堪稱一絕。石刻內容廣泛,涉及人物、動物、植物、建築、神獸、兵器、樂器等。墓中出土許多文物精品,包括金、銀、銅幣,金、銀、銅、玉、陶等不同質地器物,以及大量的三彩俑。安丙墓內還出土一方墓誌,銘文長達5000餘字,詳記安丙生平事蹟。在墓地地面建築遺址內則保存有水溝、石像、階梯、雕刻等。 安兩家族墓地保存十分完好,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最具藝術價值的一處宋代家族墓地。墓內發現的大量精美石刻和珍貴文物,堪稱十三世紀文物的精粹,對研究南宋時期的建築、美術、音樂、歷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認識南宋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安丙家族墓地建成於1223年,位於四川華鎣市雙河鎮昭勳村。墓地坐東朝西,由北至南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後枕山坡。主墓為安丙及夫人李氏和鄭氏之墓。有一墓墓主不詳,另一墓與主墓相似,但小於主墓,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丙墓內主要雕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花卉、持笏官吏及馴獸圖,後龕中央有安丙坐像,墓室左右壁各有兩幅壁畫,墓室周圍有邊飾,頂部飾有仿木斗拱及大量裝飾圖案。安丙夫人墓內雕刻與安丙墓基本相同,只是改持笏官吏為伎樂圖,後龕為裝飾圖案。其它三墓室側重於小型伎樂、花卉等雕刻。地面建築遺址緊連各墓道,與墓群連成一個整體,由外至內為階梯狀,呈牌坊建築風格。遺址內有排水溝、柱礎、護坎、祭台、翁仲、石像及大量的板瓦、筒瓦、瓦當。安丙家族墓地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安丙(公元1148年—1221年),四川廣安華鎣人,生前為南宋重臣。他為了社稷安全,捨棄“丞相”之職,率軍誅殺叛賊吳曦,其後又與南侵金兵作戰,屢建戰功,被南宋朝廷封為少師、“魯國公”。 安丙墓位於雙河鎮東2 公里處,是南宋資政大學士、少師。魯國公安丙夫婦及族屬墓群。墓地及地面局附屬物規模宏大。墓內結構反映了宋代古建築的獨特風格,尤其是浮雕、動植物、器樂等圖案情態自然,形象逼真。工藝十分考究,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和參觀價值。該址的發現被列為“96 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1996 年2 月,安丙墓被當地村民挖墓坑時發現,後經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墓葬5 座及地面附屬建築遺址4000 餘m2 。安丙及其家族墓座東朝西, 由北至東南方向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後枕山坡。墓葬均為頂券式石構建築, 由墓室及墓道兩部分組成, 並設有排水系統。主墓(m2 、 m1) 為安丙及福國夫人之墓, 風格、大小相同。m3 、 m4 墓墓主不詳,風格、大小一樣。m5 墓與主墓相似,但小於主墓,據考證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安丙墓規模宏大,墓室雕刻精美,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 南宋安丙家族墓地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位於華鎣市雙河鎮東2公里處的昭勳村,墓地背南向北,依山而建,已發掘的墓葬共5座,佔地3畝多,墓長6.5米,寬3.5米,高4.5米。 安丙故宅---褒先寺 褒先寺位於華鎣市以西10公里的永興鎮,乃南宋資政大學士。 少師安丙故宅,佔地約3450平方米,是一座四重殿宇加配殿。廂房的龐大建築群殿字為單簷歇山式木結構建築,康熙、乾隆年間曾重修。 前殿較為寬廣,三開間,殿內正面塑有彌勒佛像,兩側為四大天王。後有一石平橋,橋欄石雕精美,橋下池水清澈,光亮照人。中殿為鏤孔浮雕,內有大型石刻一幅,上雕龍鳳圖案;正殿從石梯進入,橋下是長方形水池,橋欄浮雕巧奪天工,石欄上刻有各式各樣的人物,後殿塑有許多神像。 環繞殿宇的是青青羅漢竹,傳說這羅漢竹里每一小節都坐有一個羅漢,因為這裡皇城未立成,故羅漢氣壓了,因而再也不見其影踪。殿內據說有九口井,井水清涼可口,供僧人信飲用。後一尊者僧人病故,九口井便不再出水,現有兩口井清澈可見。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