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三塔映戎州

宜賓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舊州塔:距宜賓城北約三公里的舊州大壩上,屹立著一座酷似西安小雁塔的白塔。這就是宜賓有名的舊州塔,又名舊州白塔。多注年來,每當漁舟唱晚,鳥落平沙的日墜時分,“古塔斜陽”便被譽為宜賓的八景之一。 舊州塔為古三級空心密檐式方形結構,磚砌泥粘,無石料基礎,類似雲南大理弘聖寺塔。塔高壓鍋29.5米,底部每邊寬7.23米,塔內分一底四層,每層皆有磚築藻井斗拱及繞塔心而上的蹬道。塔外,每重短簷下,各面正中設有註窗,四面四古八窗之中,真窗只有十分之二,餘皆假窗,並不與內相通.各層每面除正中小窗外,兩面三刀側作小塔及窗櫺。整個塔形,比例勻稱,玲瓏莊雅,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印緬塔式建築藝術風格。據塔磚銘文和塔身內壁的合修造佛龕韙記考證,此塔建於北宋崇寧元年至大觀三年(公元1102-1109年)。令人驚奇的是,整個塔基不深,全用土磚直霎從凝結的鵝卵石上砌造,雖經歷了八百多年風雨侵蝕和地震影響,毫無一點傾斜和毀裂。抗戰期間,我國建築專家梁思成、莫宗江等曾來此地考察,評價極高。 這座塔何名“舊州”呢?這和宜賓三易其城有關。從舊州塔逆江而上下班150米,在約定俗成20米長的數仞江岸石壁上,有摩崖造像三處,即“大佛沱石刻”。這裡曾經是唐代古州的朝佛聖地。其中,有兩處為唐代鑿刻。第一處依崖鑿刻的巨大彌勒佛頭像,高5.4米,寬3.9米,低眉微笑,雍容大度,氣魄雄偉。第二處造像八龕,在釋迦諸菩薩、羅漢、天神等石像,還有”釋迦說圖”等47軀。石像高0.9米至0.5米不等。第三處造像三龕,像高0.7米,共六軀,系宋代天聖六年(1028年)鑿刻。三處造像豐頤細目,別具匠心。可惜因長年侵蝕,風化嚴重,面目已模糊了。 白塔:在宜賓城東面的登高山(又名東山)上有座巍然屹立的古塔,名叫白塔。又名東雁塔。建於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塔身空心密檐六方圓錐形磚石結構,共八層,高35.8米,基層直徑11.2米。塔門雕龍抱柱;塔座雕負重力士;塔內有梯旋環可通頂端。在塔頂有約六、七平方米平台,可鳥瞰宜賓城及遠近山水,是宜賓登高覽勝的極好地方。清代詩人楊端,曾寫詩道:“竹杖芒鞋興頗賒,郊原到處聽清笳。欲登白塔窮秋望,且泛扁舟盪日斜。山外白雲渾似水,江頭紅樹勝於花。歸來未覺經行倦,更向河亭問酒家。”白塔於1982年被列為宜賓市重點保護文物,1984年全面進行修茸。塔旁,有登高山城和搞元遺址。距塔數十步,有報恩寺,又稱白塔寺,寺內一棟三楹,兩側有廂,頗為幽靜。現有部分已毀,舊址沿存。 黑塔:隔長江與白塔,舊州塔遙相輝映的是七星山黑塔。黑塔建於逶迤的七星山巔,距城10公里。塔造於明代靖年間,為空心密檐八方圓錐形磚石結構。塔高27米,塔頂早圯,現有七層。塔內有空室,置佛龕,多浮雕石刻,有蹬道盤旋而上。頂部為“人”字形拱。大門兩側刻圓弧形“龍柱”,底層藻井刻“二龍搶寶”。第四層藻井刻“雙鳳朝陽”,第七層藻井刻“盤龍”,圖案雕琢細緻,形態逼真。整個塔身,因砌磚近鐵青色,未塗敷料,遠看如黛,故稱黑塔。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