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陰平古道

廣元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人去過

|

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鐘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薑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後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 陰平古道起於陰平都,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家河、陰平山、馬轉關、靖軍山,到達平武縣的江油關(今南壩鄉),全長265公里。與《三國志》所記的七百里陰平道完全一致,因當時是以360步為一里。照此推算,今天的一華里約等於三國時的1.33裡,正好相符。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才用此道。明代將領付友德曾帶兵走過此道,紅軍長征時,李先念曾帶領紅軍走過此路,後來人民解放軍進川時曾走過此道。 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裡裹氈而下,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如今嶺南已開闢了曲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 在摩天嶺上,海拔2730米處,有一大草坪,其草特異,每年夏季,遍開紅花,山風吹過,像一面巨大而鮮豔的紅旗在山上招展。有人說這草原來是不開紅花的,自從紅軍在這裡打仗後,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了這塊土地,這些草才開出紅花來。因此,當地農民便把這片草坪取名叫“紅花草地”,實際原名叫“大竹埡子”,可見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摩天嶺之巔曾有諸葛亮孔明廟,由於多年失修,如今廟已倒塌,只存牆垣。當年的孔明碑也曾立於此地,《龍安府志》記載:“摩天嶺今有孔明碑,字跡磨滅不可識。”《三國演義》第117回說:“鄧艾,鄧忠並二千軍及開山壯士,皆到了摩天嶺。方才整頓衣甲器械而行,忽見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亮題'。其文云:'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這當然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把諸葛亮神化了。但諸葛亮是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他或許也預見到魏軍從陰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嶺設防戊守,這是諸葛亮天才的表現。李先念1935年在這裡打仗時曾見過此碑,在他的回憶錄中有所記載。如今雖然碑已無存,但也說明碑確確實實曾經在這山巔上歷經過千餘年的風雨。 折轉九倒拐,過摩天嶺橋,便到了南天門,此處群山環抱,深谷幽壑,流水淙淙,鳥語蟬鳴,大有登臨仙境之感。南天門之下有一石壁,像一屏鏡,據老年人講,在這塊石壁上,鄧艾曾寫下“鄧艾過此”四個大字,只要用水洗其壁,便顯出字跡,水干字隱。可惜被修公路時毀掉了一部分。 陰平古道沿途還有許多鄧艾留下的遺跡,如鄧艾磨刀的磨刀石,蓋印的印合山,鄧艾士兵歇息時抖鞋土的鞋土山,鄧艾丟失衣服的落衣溝,鄧艾練兵的射箭坪,幾乎每處都有可以探尋的遺跡,也有許多傳奇故事。 沿陰平道考察或旅遊,雖然勞累,但樂在其中,其趣無窮。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