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
從綿竹城關乘車出發,15分鐘可達紫巖山風景區。 紫巖山又名綿竹山,地處成都平原與岷山山脈交匯處,西北面高山天作,群峰疊翠。沱江之源綿遠河蜿蜒出群山,一瀉千里,形成成都平原北端的一個扇形衝擊面棗綿竹市平壩區。在這片山地與平原交匯處,分佈著許多名勝古蹟和優美的自然景觀,有風光秀麗的紫巖山公園(又名船頭寺),一代高僧能海上師靜修處的古云悟寺,和宋代名勝古蹟大柏林公園,以及倚山環水白溪口梨園景區。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形成了紫巖山風景區融名山、名水、名人、名園為一體的獨特韻致,千百年來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由衷讚歎。唐代詩人王勃贊其“盤基跨險,列嶂憑霄,飛泉瀑流,綠樹玄藤。”唐代詩人吳融的綿竹山詩云:“綿竹東西隅,千峰勢相屬, 壓東巴,綿延罹古蜀……”道教典籍《雲笈七箋》把綿竹山列為天下名山七十二福地之一。 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投入巨資將上述景點的交通條件徹底改善,平整的水泥公路連接上述各個景點,一日之內可驅車到達所有景點觀光,領略自然風光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名勝古蹟的魅力。 紫巖山公園是一座依山而建的自然風景區,園區總面積11.3平方公里,它位於漢旺鎮上場口,山下是煙波浩渺的綿遠河,立在船頭寺山崖之上俯視兩水夾流的漢旺鎮,恰如一艘巨船,這正對船頭之山上原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寺,即船頭寺。此山古名紫薇山,歷經五年的建設,該園區的山道環山而上,入眼是繁茂的植被,奇峭的峰巒,亭廊、臺榭、宮、觀、廟宇掩映其中,登上峰頂的折塔極目千里,人行如蟻別有一番心曠神怡的感覺。沿山路而上行一步一景,曲徑通幽。高大杉樹林的濃陰裡沒有夏日的炎熱,青翠的斑竹林裡常留春光的和煦,實為旅遊觀光佳境。 雲悟寺,原名云霧寺,明代嘉靖年間在雲霧山所建之佛寺,因名云霧寺。此山在紫薇山之上,海拔1500米,山高林茂,終年雲遮霧繞而得名。雲霧寺建在雲霧山頂,遠離塵世的煩囂別有一番幽靜和清涼。民國時期一代高僧能海上師於1943年赴綿竹西山雲霧寺,將此寺作為翻譯從西藏取回的藏經的專修之所。至今,在寺殿之側尚建有能海上師舍利塔一座。雲霧寺由於所處的自然環境特別幽靜、空靈,並曾經高僧住持,已成為巴蜀知名度很高的佛寺,每到夏委,上山禮佛、觀光旅遊者絡繹不絕。雲悟寺為滿足不斷增加的遊客需要,近年來又擴建餐廳、客舍,形成能容300人同時進餐的接待能力。 柏林公園,柏林公園位於綿竹市至漢旺鎮之間約十公里處,有新修的水泥環行公路與柏林相通,交通方便。古柏林自宋代建成,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柏林中有南宋抗金名將,一代賢相張浚的父母棗雍國公張咸及秦國夫人計氏的墳墓、碑銘、石刻紀念建築物等景觀。早在清代,綿竹古柏林即享有“蜀中理學推綿竹、天下祠堂數柏林”的盛譽。柏林公園佔地面積加上柏林湖水面面積超過500畝。依山傍水,錯落有致,蒼翠的松柏林,濃陰蔽日,與絢麗多姿的桃林、梅林、海棠林、櫻花林交相輝映可令遊人四季觀花賞景。尤其夏季更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公園內現已建成風格各異的亭、台、樓、閣與曲池迴廊,頗具民族傳統特色。園中配套建築有會議中心、住宿樓、餐廳、茶館、娛樂中心等。與柏林公園毗鄰的柏林湖水面面積四百餘畝,水上樂園、槍戰城、直升飛機等多種遊樂設施正陸續投入使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柏林公園所具有的濃郁文化氛圍,其中有岳飛送張浚北伐詩手跡碑,寬7米,高3米,氣勢恢宏,內容充滿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碑廊背面刻繪有南宋愛國名將張浚和宋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張木式手跡書法作品,是青年一代研究歷史,學習書法藝術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柏林公園交通方便,水泥公路可上通紫巖山公園和雲霧寺,下聯與之毗鄰的嚴仙觀、吉祥寺和白雲山景區。北上驅車十餘公里即到省級森林公園雲湖享受原始森林的迷人風光。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