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石像湖位於蒲江縣城區西南8公里處,成雅高速公路社區服務中心旁。石像湖典雅幽靜,小巧玲瓏,曲折迂迴,堪稱“水上迷宮”。2002年3月,石像湖舉辦“成都首屆鬱金香節”,受到以成都為主要客源市場的大量遊人的高度評價。萬畝原始次生林、800畝水面、400畝人造草原、1000萬株鮮花構成的花卉區、景區內二龍戲珠、娃溝探幽,茯苓棲鷺、儒聖興學等20多個旅遊景點,形成錯落有致、山水相依、原始生態與人造景觀相生相容的生態美景,輻射出生態休閒度假、商務會議接待、未來生態人居及生態農業示範等一幅幅人與自然相生相容的諧美畫卷。 看點 川西一佛 從七星碼頭乘烏篷船就到了下馬墩,此地位於中樞地帶,湖水澄清,水域較闊,遊人穿梭,畫舫連接,灌木密集,百花飄香。前面登曲折石階小徑可達“文靖樓”,往左過“文相橋”可去“古琴台”。左側絕壁上,刻有“川西一佛”幾個大字,向上看有一尊巨大的浮雕佛象,神態祥和,造型生動,這尊佛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文靖樓 魏了翁在朝時,由於史彌遠等奸臣當道,提出的利國利民主張得不到採用,多遭排擠。為了宏揚理學,他抄錄大量皇家經書,兩次回蒲江從事作育人才的書院教育,四方學生紛至沓來,學有成就者眾,了翁的教育方法在全國出了名,引起皇帝重視。了翁去世後,理宗下詔追封他為太師,諡文靖,累贈秦國公。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此地建一文靖樓,了翁的弟子以及後來的文人學士常來這裡吟詩作賦,宏論天下大事。緬懷老先生。新建的文靖樓,富麗堂皇,它與象山書院毗連,佔地650多平方米,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成了遊人登高望遠發思之幽情,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古琴台 文相橋橫跨在湖的南北兩岸。橋長66米,由直徑66毫米的鋼纜繩架成,堅固、美觀,氣勢恢宏,恰似玉龍臥波,耀人眼目。橋北湖濱建有彎月形的古琴台,台分三級,高30多米,與文相橋連成一氣,交相輝映,獨具風姿。人在橋與台上,可從不同角度觀賞湖光山色。 相傳魏了翁從京城回蒲來到他的母校古象山書院研讀經典,開科授教。一日,來到山澗邊,忽聞琴音縹緲,動人心弦。“彼小星,三五在東……維參與昂,肅肅宵徵……命不猶。”這是詩經的一曲《小星》歌。了翁乘筏渡水,循音而上,見幾個小童在一彎月形竹樓上彈琴取樂。了翁試問琴事,對答如流。了翁愛才,便將小童們招進書院,精心指點,終成棟材,成為千古佳話。在教學的時日,為了讓孩童們不因漲水誤讀,了翁便籌資在兩山之間架起木橋。後人將這座橋取名“文相橋”,那路叫“文相路”,小童們彈過琴的地方叫“古琴台”。後人有《臨江仙》一詞寄情: 一橋飛架南北地,參昴有幸成龍。小星長系秦國公。遺跡依舊在,千載慕高風。脫卻憂思琴台上,靜聽暮鼓晨鐘。一湖美景勝明虹。放眼青山遠,把酒對蒼穹。 聽濤軒 以聞聽大松林經風吹拂,發出大海湧潮般濤聲得名。此間前後均為高大粗壯之馬尾松林,無邊無際,氣勢磅礴。“聽濤軒”建於六合廣場附近,是豪門巨宅李家大院故居。相傳唐時這裡住一位叫李富生的人,從小家境貧寒,發奮攻書,考取了功名,在外為官三十多年,李家也富甲一方。年老返鄉後建一“聽濤軒”宴賓會友,吟詩作文;他精心教授孫輩讀書,後來個個成材,舉家遷往京城。老夫婦眷戀故土,終老於此時都年過百歲。“聽濤軒”前面一大片松林草原,麗草茵茵,如鋪錦繡,視野廣闊,對園內景色,一目了然。背面為一峽谷,涼風習習,清爽宜人,風起時無邊的松林此起彼伏,聲吼如雷,似大海波濤,如天崩地裂。時而云煙繚繞,披紗纏雲,時而亂雲飛度,霧降煙生。黃鶯、山鷹等隨時可見,鳥鳴啁啾,花滿山頭。如仙源閬苑,真人間樂園。 地址:成都市蒲江縣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