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
納家戶清真寺座落在寧夏永寧縣,位於早在明清就聞名遐邇的回族納家戶街心,是一座傳統的漢式建築寺院。也是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一處禮拜活動場所。這座清真寺坐西朝東,呈長方形,由門樓、禮拜大殿、廂房、沐浴室組成,佔地三十多畝,殿堂內寬敞宏大,殿前有兩株大槐樹,每逢禮拜時辰則由阿訇在門樓上敲打木頭梆子,呼喚村內穆斯林前來履行宗教功課,其聲其景,常使賓客們感到肅穆異常。寺院匾額雲:“吾家棄秦稷居西夏,吾寺起建於明嘉靖年間。”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地震和戰亂破壞,原有建築早已傾圮無存,現在的寺院是清嘉慶年間的建築納家戶清真寺是寧夏曆史悠久、規模較大的清真寺之一。 該寺所在的永寧縣楊和鄉納家戶村回族穆斯林以納姓為多。元代延安王納速刺丁任陝西平章政事,其四子分別以納、蘇、刺(拉)、丁為姓,納家戶之納姓據信為納速刺丁之後裔。今該寺院內的匾額記載曰:“吾家棄秦移居西夏,吾寺起建於明嘉靖年間。” 納家戶清真大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年(1524),曾於清乾隆、同治年間兩次遭受嚴重損毀,後陸續修復。現存建築主要是清末重建的,“文革”中因被改作它用故未遭大的破壞。1984年群眾集資加上政府撥款再次修復。該寺總佔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呈東西向長方形,由門樓、禮拜大殿、廂房、水房等四部分組成,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建築群。 門樓在該建築群中最為醒目,俗稱“邦克樓”,對面有照壁一塊。“邦克樓” 面向東,為磚砌過洞式,類似城門,中間門洞存有石鼓兩個。門樓中間高台上為三層重簷式建築,稱“望月樓”,高21米,為穆斯林齋月時登此樓眺望新月所用;而南北兩側的兩座三層四角攢尖頂的建築,才是真正的“邦克樓”,是昔日寺師傅每日五禮拜時敲梆子呼喚穆斯林禮拜時所用。院內有兩株百年古槐,濃蔭遮日。 清真寺的主體建築即為禮拜大殿,前為面闊5間、飛簷斗拱的抱廈,後為三脊(歇山頂)、三卷(捲棚項)交錯勾連搭的大殿。大殿闊7間2O米,進深暗9間。明12間43米,建築面積95O多平方米,寬敞宏大,可同時容納千餘人禮拜。大殿內明柱林立,殿前及兩側廊柱環繞,共有柱子84根之多。大殿兩邊廂房中除南廂房較大者為會議、會客廳外,餘皆為阿匐、滿拉學習生活用房。沐浴室位於南廂房後側,面積約24O平方米。 大殿前懸匾數塊,分別為清道光年間陝甘總督楊遇春題“古教正宗”、清光緒年間武衛後軍統領董福祥題“道本古初”、民國年間寧夏護軍使馬福祥題“清真無二”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黑伯理題“納家戶清真寺”。1938年,時任寧夏省主席的馬鴻逵提倡中阿並進,曾在此寺內創辦中阿初級講習班。 1988年.納家戶清真寺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寧夏有民族宗教特色的主要參觀景點之一。
美食: 永寧納家戶從明代起就是標準的伊斯蘭聚居區,驅車進了納家戶的牌樓以後,就被一股濃濃的伊斯蘭氣息所包圍。很自然的這裡的美食大菜就是手抓羊肉,小吃就是烤羊肉,羊湯啦。要上兩個饃,來一碟手抓,末了喝碗羊湯,也覺得自己很伊斯蘭呢。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