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
花山岩畫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在距寧明縣城25公里的左江邊崖壁上。崖畫以其規模宏大、氣勢壯觀而著稱於世,是舉世聞名的廣西左江岩畫群,最具典型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古代岩畫史上罕見的精品。岩畫始於戰國時期,延續至東漢時期,是當時聚居於左江流域的駱越民族的作品。岩畫的畫面長達一百七十二米,高120米,面積約8000平方米,現遺存各種圖像1900多個,包括人、馬、獸、銅鼓、刀、劍、羊角、鈕鐘、道路等,構成岩畫主體的人像皆作曲肘、蹲腿的半蹲式造形,古樸粗擴,小者高30厘米,整個畫面由各種圖畫組成111組神秘的圖案;宏偉壯美,神奇莫測。有關崖畫作者、內容、顏料,以及如何繪製,眾說紛紜,成為千古之謎。 壁畫,也稱岩畫,就是刻畫在山洞壁上和山崖上的圖畫,最早是在歐洲發現的,它的創作時間大都是在舊石器時代後期到鐵器時代早期,內容多是狩獵、野獸、家禽等,它們是人類祖先生活情景和思想智慧的反映,是研究一個民族發生髮展的重要依據,有著非常珍貴的價值。花山壁畫的發現,填補了我國無岩畫的空白。 花山,位於寧明縣馱龍鎮的左江岸邊,距縣城約25公里。在它那臨江的一面高約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組規模巨大、內容豐富而奇特的圖畫,這就是花山壁畫。這一畫幅寬將近200米,高約四五十米,上面用赤紅色的顏料畫著密密麻麻的圖像,經統計約有1800多個。其中大小人像有1300多個,其中有一個最大的人像有3米多高,頭插雉尾,手執匕首,身掛腰刀,腳跨駿馬,威武雄壯,好像一個首領。旁側好像是閃亮的銅鼓,前後的人物有的起舞,有的跳躍,有的騎獸,有的揮刀,有的持盾,姿態各異,生動熱烈。這幅畫的內容是什麼呢?有的人說是狩獵圖,有的人說是取悅水神的祭祀圖,有的人說是征戰的誓師圖。說汪不一,至今沒有定論,遊客們盡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猜測。據考證,這些壁畫是壯族先民創作的,成畫年代約在2000多年前。令人稱奇的是,經歷瞭如此久遠的年代的風吹日曬,壁畫的顏色仍然非常鮮豔,不知先民們是用什麼顏料畫的。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聳險駿的崖壁上,那些圖像是怎麼畫上去的?一個個謎一樣的問題,吸引著無數的學者和遊人去思考,去探索。 除了花山壁畫,左江流域的幾百里的江岸石山上,類似的壁畫還有50多處,它們是壯族人民古代文化中的寶貴遺產。 座落在明江之濱的花山,離城區25公里。因懸崖上有雄偉壯觀的兩千多年前駱越先民所作的圖畫而聞名世界;又因先民的畫意、畫法和成畫年代的考古艱難,直到當今研究毫無結果而成為千古之謎。花山如此雄奇而神秘,不斷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研究和探奇攬勝。 花山崖畫,主要分佈在桂西左江流域的寧明、龍州、崇左等壯族聚居的地區。現保留的60多處崖畫中,繪有人像3000多個,延綿數十里,其中以寧明花山崖畫規模最大,統稱為花山崖畫或花山崖畫廊。 前往碼頭搭乘遊船前往花山崖壁畫。沿途可觀賞秀麗的左江風光,壁畫也稱岩畫就是刻畫在山澗壁上和山崖的圖畫,最早是在歐洲發現,它的創作時間大多在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早期,內容多為狩獵、野獸、家畜等。在面臨左江的一面高約260米的崖畫上,用赤紅色的顏料畫著密密麻麻的圖畫,經統計約有1800個。其中大小像有1300多個,據考證這些壁畫是壯族先民創作的,成畫年代約在2000年前。而令人稱奇的是經過如此久的年代風吹日曬,壁畫顏色仍然非常鮮豔,而這麼高的峭壁那些畫如何畫上去的,現代科學仍不可考。在這隴瑞自然保護區內,如果幸運的話,您或許可以看見瀕臨面絕的白頭頁猴、黑葉猴、冠斑犀鳥...等珍貴保護動物。今晚入住花山民族山寨。由具有文物價值的壯族土司官、侗王、苗王、瑤族苗寨主…等數棟百年古老木樓舊居組成。並安排歌坡情民族歌舞秀及烤全羊大餐。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