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靈山人遺址

欽州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靈山人遺址在靈山縣三海鄉欄崇村馬鞍山。山為喀斯特孤峰,形似馬鞍。山下有東勝岩、葡地岩和盡頭岩三洞。 1960年,廣東師院、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顧玉珉、顧閻等在東勝岩發現1塊顳骨的鼓室部、兩顆牙齒和一段左側股骨上段;在葡地岩發現1塊頂骨和3塊額骨。東勝岩還出土熊的化石和鈣化蝸牛;葡地岩出土中國犀牛、野豬、鹿和牛化石。專家研究鑑定為更新世末期的人骨化石。命名為“靈山人”化石出土地點。此外,還在石背山洪窟洞古人類遺址,出土1塊頂骨、1塊髖骨、1枚上臼齒、2枚板齒,代表老年個體,屬舊石器時代。在石塘鄉鍾秀山滑岩洞遺址,發現10塊頭骨、70枚牙齒、l塊髖骨、l件穿孔石珠和一些網紋、繩紋陶片,研究鑑定為新石器時代的人骨。 該遺址位於縣城東三公里的馬鞍山。196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曾親臨挖掘,在馬鞍山的東勝岩、浦地岸和石背山的紅窟洞發現了人骨化石一批。其中東勝岩發現了一塊顳骨的鼓室部、兩枚牙齒及一段右側股骨上段。葡地岩發現了三小塊頂骨、額骨的眶上緣和一塊額骨的眉間部分。與這些人類骨骼一同出土​​的還有第四紀晚期的哺乳動物化石。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的鑑定,“靈山人”化石已有已至二萬年曆史,屬更新世末期新人階段的化石。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於1962年7月7日公佈馬鞍山為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命名為“靈山人化石產地”。靈山縣人民政府於1987年11月公佈該遺址為靈山縣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

美食 靈山人與廣東人一樣,喜歡飲食。走在靈山縣城,隨處可見餐館、酒店、食檔。靈山人的飲食素以品種之豐,風味之美而聞名遠近,無論飛禽走獸、魚蝦蟹螺、蛀蟲鼠蟻,都可作饌;舉凡煎、炒、燜、蒸、滾、炸、泡、扒、扣、灼、煲、燉、烤等,都各擅其長,各具特色。“食在靈山”是靈山旅遊的一大特色,對周邊遊客均有極大吸引力。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滿意而歸。品嚐靈山的名菜佳餚、美點小吃,領略靈山人的飲食文化、市井風情作為一件賞心悅目的人生樂事。 早餐,以粉食為主。靈山人比較鍾愛食粉,特別喜愛以店家自炊的“簸箕粉”配以各種肉類的粉,“簸箕粉”現炊現賣,很有農家風味。靈山的粉以品種繁多而出名,鵝肉粉,鴨肉粉,牛腩粉,刮粉,豬腸粉,豬雜粉,狗肉粉,扣肉粉,桂林米粉,螺絲粉,老雞粉等等,早餐的肉類除上面的還有隔山肉,粉腸,叉燒等。早餐店比較出名的有,小南門街尾的扼兒樓的鵝肉、叉燒粉,街中段的豬腸粉,街頭的炸肉粉;一中路的實驗小學樓底的桂林米粉、一中路與東門街交界處的鴨肉粉店,肥女人的刮粉檔。中山路(中山公園後面)的刮粉、生鍋粉、鴨肉粉,燕山路的隔山肉、叉燒、酸醋粉,和平路的(靈山賓館對面)的豬腸粉,江南路的(金山大廈對面)的狗肉、粉腸、羊肉、扣肉粉,進城大道(原三海政府舊址再向十里方向行50米左右)的鴨肉粉等。稱得上好吃的鴨肉粉,必須具備二個條件,一個就是鴨肉必須脆,另一個就是配料必須好,少一不可。 中餐和晚餐,以靈山酒店、國大酒店、六峰賓館的為較有檔處,其它的較為一般,其中生魚片推薦到江南路的江南魚港、三十六米大街後面的1+1食府。想吃野味的就到三十六米大街振興火鍋店。想食水渚魚到平南路口的鎮興飯店。大排檔消費的到三十六米大街,街頭街尾都是大排檔,鵝肉就一定到炮記那裡,去遲了就沒份了。三十六米大街頭的江姐大排檔叉燒特別好食,其的各種小炒也不錯,生意特別好,天天滿棚。 夜宵,分為二條街,一條就是三十六米大街,主要是以牛雜和燒烤為主,匯集全國各地的包括羊肉串、牛肉串、臭豆腐等。另一條街就是和平路,和平路是老食街,品種繁多,有刮粉,盧記云吞,煎粽、煎發糕、煎羅蔔糕,煎芋頭,六嫂白粥、糖水,玉林肉粥店,勾腰媽兒炒田螺,炒粉,恐龍鴨翼,豬腳,牛丕,牛腩,鴨下巴,火雞翼,二小路的林氏餃子、“張曼玉”的臘鴨腸、醋酸粉,酸料檔,小南門鴨翼、鴨掌、豆腐,​​牛雜,豆腐花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綠茵閣的田螺煲,紅燈籠K房的怪味牛肉絲、拔絲薯條、椒鹽鴨下巴、手撕牛肉等。總之,各個K房均有不同而又有特色的風味小食。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