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萬球樓

梅州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萬球樓是由梅州旅居馬來西亞華僑夏萬秋先生所建,他為馬國東英公司大股東之一,在海外勤儉打拼,闖出一番事業發財致富後,於1920年代返國在梅縣程江鄉花了四十八現大洋元蓋了萬秋樓。同時也蓋了一座「萬秋學校」(現改名扶外小學),以免費收容當地同鄉學子就讀接愛教育,此屬於他個人經濟支持下建立的學校,可見夏萬秋之熱心貢獻。 萬秋樓此建築特別聘請國外名建築師精心設計,於1930年完工。整體結構完整,揉中西建築於一體,西式尖屋頂大鐘樓,加上中式客家的圍龍屋,真是中西合璧,富麗堂皇下更顯客家樸實精神!以整棟樓房的平面圖上看, 從主建築高大門樓,進入下廳、中堂、上廳直貫圍龍屋上,像一個多了兩個短豎的“中”字。長豎為中軸線,隔著天井的左右兩旁的兩廊,兩廊的上下端,有小門通左右的橫屋,橫屋後邊設有兩槓,在中軸線的頂端,劃一弧線,連接主樓旁的兩槓,再加上寬廣的禾坪,外門樓等,當時總面積5000平方米,因地方佔用部分土地,現僅有4000平方米。 該樓之結構格局,以客家建築的堅實結構方正格局為主,承有中原禮教和墾殖經驗所累進出來的樸實觀念,土木建築本身,著時反映出客家民系內在和外在需求的教化倫理,勤而樸實之性格。尤其在聚族防卸盜匪襲擊上,對於地域之適應,經歷一千五百多年流亡事實與海外奮鬥的行動,實在與其精神投射相結合。而建築融入中原板建屋技術,加上國外西方尖屋頂,具體營造技術匯集, 形成舉世囑目的“新土圍龍文化”。在構造上則是由厚實1.2尺的土牆和百餘根直徑1.2尺長有4米餘的花崗石之圓柱作骨架,石柱結合希臘時期建築風格,底座和頂端配有花卉與各種浮雕圖案,襯托著石米批盪、白石灰的牆體;室內設施也非常講究如地板花石磨光、彩圖; 屋簷的繪畫浮雕等,使人讚美。樓內的大門小門、光窗及主樓騎樓,走廊都設鐵拉閘防護,天井上空設有防盜網設施。 但歷經文革時期,防盜被拆除,總計200餘砘,以每公斤0.3元變賣,共賣一萬餘元﹔且外牆被人漆上許多文革標語,今整修過程中才又重新噴上石米外牆,現於外牆內側仍依然清晰可見當年標語的文字筆跡。而在廳堂室內則是清一色的紅木家具,豪華的燈飾、潔白的瓷盆,再加上奇形怪狀的「哈哈鏡」,萬秋樓在當時確實名噪一時!大廈落成時,曾有一副門聯寫的是:石璧如椽,倒寫河川壯麗;梅江似帶,環繞萬世千秋。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