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開平碉樓

江門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開平碉樓位於開平市內,碉樓星羅棋布,城鎮農村,舉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幾座,少者一村二三座。從水口到百合,又從塘口到蜆岡、赤水,縱橫數十公里連綿不斷,蔚為大觀。這一座座碉樓,是開平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它不僅反映了僑鄉人民艱苦奮鬥、保家衛國的一段歷史,同時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築博物館,一條別具特色的藝術長廊。 開平碉樓的興起,與開平的地理環境和過去的社會治安密切相關。開平地勢低窪,河網密布,而過去水利失修,每遇颱風暴雨,常有洪澇之憂。加上其所轄之境,原為新會、台山、恩平、新興四縣邊遠交界之地,向來有“四不管”之稱,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因此,清初即有鄉民建築碉樓,作為防澇防匪之用。 開平碉樓種類繁多,若從建築材料來分,大致有以下四種: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 開平碉樓有避盜防澇、抗日據點、共產黨地下活動的歷史作用。 自力村隸屬開平市塘口鎮,東距開平市區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鎮海水河谷丘陵平原。該村民居格局與環境保護完好,自然環境優美,水塘、荷塘散佈其間,與民居和眾多的碉樓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全村現有農戶63戶、179人,海外僑胞248人,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村民樸實大方,樂觀開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樓6座廬(即西式別墅),分別是龍勝樓、養閒別墅、球安居廬、居安樓、耀光別墅、雲幻樓、竹林樓、振安樓、銘石樓、安廬、逸農樓、葉生居廬、官生居廬、讕生居廬、湛廬。最早的龍勝樓建於民國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廬建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銘石樓高6層,第1層為廳房,第2至4層為居室,第5層為祭祖場所和柱廊、四角懸挑塔樓,第6層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瞭望亭。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自力村風格各異 ​​、錯落有致的碉樓群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代表。泮村燈會,又稱舞燈會。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舉行。位於珠三角西部的開平市,是個著名的僑鄉。那裡碉樓林立,星羅棋布,全市共有一千四百六十門幢碉樓,平均每一條村莊都有一座碉樓,密集 一條村莊有幾幢碉樓,甚至整條村莊均由碉樓組成。這些碉樓,當地人稱炮樓,其建築和裝飾藝術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帶有濃郁的歐美風格,大約有一百多種模式,其中較為普遍的有中國古代建築——硬山頂式、中西合壁式、羅馬式、土耳其伊斯蘭教式、歐洲式、直六、七世紀英國式、德國保壘式、中西結合的庭院式、別墅式等等,不一而足。 這眾多的碉樓,或是獨立在小小崗之上,或是孤形倩景立在江邊、路邊,或是兩三為伴倚在林旁,或是三五成群團結在田野上,構成了一個偌大的碉樓博物館。相信在全中國,很難再找到這碉樓成群的奇異景觀了! 開平現存的碉樓,大多是民初開始建立,建碉樓的本意不是讓人觀賞,而是御賊和走避洪水。建國前,開平境內盜賊蜂起,洪澇不斷,民不聊生,不少華僑、歸僑、僑眷被害。苦不堪言,有見及此,乃在僑居國請人設計好碉樓藍圖,帶回家鄉建造。由於僑居歐美各國的影響,所以碉樓的建築風格和式彩就多種多樣。 開平碉樓的出現,讓開平人民有了躲避匪賊的場所,匪賊一來,村民就躲入碉樓,相當安全;洪水一到,也躲入碉樓,真是一舉兩得。 開平碉樓的歷史,也曾有光輝的一頁,抗日戰爭時期,開平赤坎民鄉團自衛隊七勇士憑藉雄踞在譚江邊的險要——一個南樓的碉樓,七天七夜狙擊企圖從水路進犯的日寇汽船,消滅日寇十六名。後來日寇惱羞成怒,公然不顧國際法,用大砲將南樓擊穿一個大洞,發射毒氣彈、毒昏七勇士。後日寇將七勇殘酷地殺害。南樓七勇士抗日英雄事蹟至今在開平人民中廣為傳揚。南樓,就城為開平人民抗日戰爭的豐碑。 開平碉樓的多姿多彩及其迷人的歐美風情,早就吸引了無數過客。本世紀七十年代初,香港的一個攝影記者團就專門來到開平農村採訪拍照數日,拍攝了大量的碉樓照片;1984年,駐香港各國領事五十多人一行到廣東江門四邑參觀考察時,就突然被開平碉樓深深吸引。 開平碉樓獨特的建築風格及其歷史背景,受到國家的重視和愛惜。1983年秋,國務院建設部委託由北京、天津的幾所大學的教授、學者六人組成的中國古代建築考察組各地考察。在廣州,由廣東省建築所推薦,專程驅車來到開平考察碉樓。在開平,考察組先後在碉樓數量最多、式樣最豐富的月山、水口、沙岡、塘口、赤坎、百合和蜆崗等地速繪、拍攝碉樓圖片四百多多幅,並採集了大量的碉樓詳情和史料。 中國古代建築考察組認為,開平碉樓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有關特殊的一頁,其洋為中用的藝術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開平碉樓,以它的奇異的風采,成為僑鄉的一大奇觀。 塘口鎮強亞村委會自力村,係由三條方姓自然村組成:安和里(俗稱犁頭咀)、合安里(俗稱新村)和永安里(俗稱黃泥嶺)。最初建村的是犁頭咀,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開村,因地形像犁頭而得名;永安里幾戶則是從昇平村委會黃村遷來;合安里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建村。清朝末年曾在村前的三叉海設渡口通往水口,稱犁頭咀渡(為當時全縣十大渡口之一)。新中國建立後的土改時期,三村合稱"自力村",取其自食其力之意。現該村有六十三戶,一百七十五人,華僑、港澳同胞二百四十八人,主要分佈於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斐濟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多從事餐飲、製衣、洗衣、雜貨等待業,僑彙為該村村民主要生活來源之一。 立村之初,該地只有兩間民居,周圍均是農田,後購田者漸多,又陸續興建了一些民居。鴉片戰爭後,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生產需要大批的勞力,來華招募勞工,開邑地區很多人離鄉別井,到國外謀生。自力村的人也是這個時期開始旅居海外的。以後一個帶一個,旅外者眾。他們賺了錢,便紛紛回來購田置業,爾後又返回國外,如此循環往復。20世紀20年代間,因土匪猖獗、洪澇頻繁等原因,一些華僑、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積蓄興建碉樓和居廬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願而命名。碉樓的樓身高大,多為四五層,其中標準層二至三層。牆體的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磚的,門、窗皆為較厚鐵板所造。建築材料除青磚是樓岡產的外、鐵枝、鐵板、水泥等均是從外國進口的。碉樓的上部結構有四面懸挑、四角懸挑、後面懸挑。建築風格方面,很多帶有外國的建築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為了防禦土匪劫掠,碉樓一般都設有槍眼,先是配置鵝卵石、鹼水、水槍等工齡,後又有華僑從外國購回槍械。配置水槍的目的是,因水槍裡裝有鹼水,當土匪靠近樓體時噴射匪徒的眼睛,使其喪失戰鬥力,知難而退。為了增強自衛能力,很多婦女都學會開槍射擊。這些碉樓,有的是根據建樓者從外國帶回的圖紙所建,有些則沒有圖紙,只是出於樓主的心裁。樓的基礎慣用三星錘打入杉樁。打好樁後,為不受天氣的影響,方便施工,一般都搭一個又高又大的葵篷,將整個工地蓋著。建樓"泥水工"二三十人,以當地人居多。"泥水"師傅一天的工錢約六毫子(三個雙毫),雜工為四毫子(兩個雙毫)。 居廬的主要功能是居住和生活。自力村的居廬多為三四層,樓體開展、門窗開敞,均為鐵製;為了防賊,廬的前後門上方開槍眼,球安居廬還築有燕子窩。該村現存碉樓和廬十五座,依建築年代先後為:龍勝樓(1917年)、養閒別墅(1919年)、球安居廬(1920年)、雲幻樓(1921年)、居安樓(1922年)、耀光別墅(1923年)、竹林樓(1924年)、振安樓(1924年)、銘石樓(1925年)、安廬(1926年)、逸農樓(1929年) 、葉生居廬(1930年)、官生居廬(1934年)、蘭生居廬(1935年)、湛廬(1948年)。 養閒別墅的始建人是當地一名私塾教師,後赴南洋謀生。他家裡有一個扎小腳的妻子。當時土匪橫行鄉里,水患不斷,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他建了這座樓。葉生居廬的始建人曾在香港經商,抗日戰爭期間,他回香港取錢,途經新會時被匪首陳雨濃所擄,後受嚇而死,被埋在當地一棵榕樹下。銘石樓樓主在美國謀生,致富後花巨資建了這座碉樓,它外形壯觀,內部陳設豪華,是自力村最漂亮的一間碉樓。自力村的碉樓在防匪賊、抗日寇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雲幻樓在抗戰期間是村民的避難所。一次,日軍入村搜掠,村民入樓避難。因樓身堅固,日軍無法進入,只撞落一個門栓,結果空手而回。自力村碉樓和居廬群建築精美,保存完好,佈局和諧,錯落有致,四周良田萬頃,稻香陣陣,踏著田間小道,穿過綠樹修竹直入村內,頓生世外桃源之感。

特色

美食 涼粉果做的涼粉、用野生艾草和糯米粉做的艾角糍、​​豬仔薯、豆腐角、即制的芝麻花生糖、南乳花生、新鮮的番石榴、木瓜。。。 在開平可以吃到各種具有僑鄉特色的菜式,豐儉由人。比較出名而且有特色的要算“開平狗肉”,肉香汁濃,讓人回味。還有“煲仔飯”,先要把米放在小砂鍋裡煮至半熟,然後再放進各種配菜和調料,用小火慢慢地燜,非常講究火候。另外,赤坎的豆腐角也不錯哦。 在開平,千萬不要錯過廣合腐乳,只有而且僅有這個牌子的好吃.它色、香、味俱全,有紅白兩種口味,適合不同口味的人。說到這種腐乳的吃法,有拌、炒、燜、蒸等多種做法。我最喜歡在兩塊腐乳上放一點白糖、花生油然後和飯同時蒸熟,其味道實在太美味了,香香甜甜,鹹鹹辣辣,太巴實了。初去開平的遊客千萬不要錯過哦! 還有開平的鹹湯圓又是一大特色,湯圓裡沒有陷,但煮湯圓的湯剛好彌補了這一不足,通常湯放白蘿蔔、魚餅、大白菜、廣味臘腸、瘦肉丁、蔥......等多種配料。湯圓吃起來軟韌適中,而且不膩,營養豐富。現在早上在街上有得賣,是開平人喜歡的一樣小吃。說到最正宗,應該是南山李邊村的倫嬸了,她這個私房菜遠近馳名,不但好吃,而且能找到家的感覺。每天許多人下班都特意趕來吃一碗。端上熱氣騰騰的湯圓,在上面撒一點胡椒粉,一邊吃一邊聊天,非常舒服,就想在家一樣,一天的疲勞和寒意盡消。常常人們吃完湯圓後會慢慢的把湯也喝下去,最後流露出一種滿足的眼神,和老闆告別後就走。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