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崖門砲台遺址

江門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崖門古砲台遺址,距會城44公里,位於崖門東岸銀洲湖出海處,建幹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由於歷代加以維修保護,因此比較完整留存至今。 砲台呈十月形,弧長15O米,高約6.7米,面海而立,背靠崖山,正面設有24個炮門,上有臨海觀察走廊;後有指揮台,正問有“鎮崖台”題刻,現存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鑄造的三門古砲,炮重2噸,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維修,綠化,修路。1989年6月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砲台依山臨水,形勢雄偉,木棉屹立、古松參天。從前是海防要塞,如今是遊人觀景場所。 崖門砲台在慈元廟南約5公里,緊扼崖門海口,形勢非常險要,向為海防要地。崖門砲台是南宋最後一場血戰堅守的陣地。明代在此設沙村巡檢司。清道光年代派有千總一員,防兵160名在此鎮守。 關於砲台的建築,據“彭志”記載:“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設立沿海砲台。”當時的崖門砲台是在現砲台的北面,叫“舊砲台”(今已廢)。1809年,清庭嫌舊砲台距海較遠,於是遷至現址,稱“新砲台”。據“林志”栽:“崖門新東砲台,嘉慶十四年(1809年)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修,咸豐六年(1856年)知縣陳應聘由岡州局撥款重修,並添子砲台。”砲台為半圓形,砌石為基,環築如城堞,砲位22個。砲台正面門額刻有“鎮崖台”。據傳1840年間,林則徐曾加派官兵嚴守,配足22門大砲。1854年,這些大砲曾被農民起義軍移作攻打縣城之用。現尚存有大砲3門,是1842年間佛山鑄造的。1959年和1980年先後曾作過修茸,供遊覽參觀。 崖門砲台踞潭江、西江支流出海處,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要塞,12世紀中葉宋王朝設兵寨於此後歷代相沿輟。1809年,清廷以舊砲台距海面較遠遷至現址,當時稱謂“新東砲台”,即今之古砲台也,崖門砲台附近海域,是宋元海戰的遺址,現國家有關部門已對其展開全面的水下考古工作。

特色

美食 崖門砲台遺址位於新會古井鎮,離鎮中心較遠,風景區內仍未建設好餐館,不過只需返回鎮中心,便有大小餐館,價格十分便宜.而且古井鎮有新會十分出名的古井燒鵝,尤其以平香燒鵝最為有名.價格為20元左右一斤,皮薄,香脆,脂肪被烤得完全融化,所以一點都不油膩,燒鵝內的醬汁吸收了鵝的精華,更是美味無窮,用於醮點或拌飯實在是一流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