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
虎頭關帝廟位於虎林縣虎頭鎮正南,距烏蘇里江左岸50餘米。建於清雍正年間(1723—1735),是黑龍江省較早的一處廟宇建築。廟址依山傍水,為內地採參人捐資興建。嘉慶十四年(1809年)重修,1927年又進行了大修。1860年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簽定之前,這裡一直是烏蘇里江兩岸的各族人民進行祭祀和集市貿易的中心場所。清末之後,關帝廟屢遭破壞,廟內文物被洗劫一空。現虎頭關帝廟巳被重新修葺,重放昔日光彩。 現廟址佔地約160平方米,廟西側有石砌台階84級,直通山上。廟為木結構抬樑式建築,分前殿、正殿兩部分。兩殿間緊相連接,前後排列,面向正南。無廂房、配殿建築。四周磚砌院牆。前殿為六架梁捲棚式建築,陳列各種兵器。正殿為懸山式五架梁廊廡式建築,有塑像7尊,中為關羽。塑像後面有“三國爭雄”等彩色巨畫多幅。院牆呈長方形,南牆中部有一山門。虎頭關帝廟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小型廟宇建築。 虎頭關帝廟,建於清雍正年間,作為黑龍江省較早的清代建築之一,1981年此處作為中國名勝被收入《中國名勝詞典》。198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管理。1986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在虎頭村正南,烏蘇里江左岸,依山傍水。西側有石矻台階84級直達廟後山嶺之上。廟基長17米,高4.54米,木質建築。四周花牆,廟頂黑瓦覆蓋,重簷飛角,斗拱交錯。廟門兩側懸掛一幅對聯,上聯:知我者惟春秋乎;下聯: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廟為兩進結構,廟內前廳八根明柱,皆雕二龍戲珠圖案,兩側兵器架上擺置著金瓜、鉞斧、朝天鐙、槍、刀、矛、戟。進入廊簷,並排四根明柱,下端石鼓做基礎,上端燕尾雕龍,迎面四幅繪有“百古圖”的閣扇。打開閣扇,便是大廟正殿,殿內有七尊塑像——正中關羽,下有六配,左配:地藏佛、判官、關平;右配:山神、小鬼、 倉。塑像後面和左右彩屏上繪有“五龍藏雲”、“趙高求壽”、“青松白鶴”、“三國圖”。 據《清史稿》、《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雍正年間興建起關帝廟。乾隆、嘉慶、 豐年間,關帝廟均曾修復過。 又據《吉林地理記要》記載:“設險守國, 要塞,漢族踪跡至此最早,縣西南有關帝廟,額提案:嘉慶己巳重修, 近漢人居住已有千年… …” 根據康德2年的《虎林政況》記載:“雍正年間內地民亦多在吉林領採參憑照(俗程龍票),跋涉遠來,及冬而返,咸以江東為落趾之地,而以江口為會集之場,久之,集人漸夥,獲利益厚,遂於江畔陡崖之間,捐資建關帝廟一座,虔誠以祀,殆昭示深山幽谷中求財全命,惟有信義是崇雲。” 此廟雖小,但位於我國最東方,被譽為“東方第一廟”。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