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大慶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位於大慶市紅崗區解放二街8號。1971年7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目前規模是1989年在原“鐵人王進喜英雄事蹟陳列室”的基礎上擴建的。全館佔地面積5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950平方米,展覽面積2500平方米。建館以來,共接待國內外觀眾近150萬人次,1994年被中共黑龍江省委,政府命名為黑龍江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授予“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傳部評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鐵人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解放二街8號,是1989年在“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蹟陳列室”舊址上新建的。全館總佔地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在主館前面廣場平台上,兩大片草坪間,聳立著一尊鐵人王進喜手持剎把的高大塑像。繞過塑像,進入展覽室,室內開放三個展廳,共陳列了200餘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貴實物,展示出了鐵人的主要經歷,他在大慶石油會戰中的英雄業績和大慶人的35年來學習鐵人精神的情況。 該館是在1970年11月15日王進喜同志逝世後,由鑽井指揮部負責興建的。起初僅為一棟磚平房,約有500平方米,目前的規模是1989年在原“鐵人事蹟陳列館”的基礎上擴建的,1991年11月15日在鐵人逝世21週年之際建成開館的,整個建築象徵鐵人王進喜鋼鐵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榮獲了99年全國建築優秀設計獎。 王進喜原是甘肅省玉門人,1949年進玉門油礦,1959年9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60年3月19日王進喜率1205鑽井隊從玉門出發赴薩爾圖參加大慶石油會戰,一下火車,由於設備和鑽機未到,他就率領井隊在火車站義務卸車。鑽機到後,但又缺乏起重設備,他就組織大家人拉肩找把五六十噸重的鑽機卸下了火車,運到井場,在平地挖一簸箕形的槽,建一土卸車台,將鑽機卸下汽車,架起鑽機。 從安裝鑽機到第一口井完鑽,他一連7天7夜沒有離開會戰現場,困了冰倒在成排的鑽桿上打個盹兒,餓了就吃幾口隨身帶的涼饃,渴了喝幾口涼水。那年5月1日,王進喜指揮工人放倒井架,準備打第二口井時,腳被鑽桿砸傷,疼得暈過去。第二口井鑽到700米深處時,突然出現井噴的先兆,當時井場未準備壓蟛的重晶石和攪攔器。為了防止井噴,王進喜在沒有攪拌設備的情況下,第一個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一直堅持了兩個多小時。井噴避免了,他全身卻被活鹼燒了了大泡。當時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寧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句樸的話至少鼓舞了一兩代人,他的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感動了當地群眾,有個老太太動情地說“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啊”!從此,“鐵人王進喜”便傳遍了大慶油田,後來在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 在館的東側,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知名人士的題詞碑刻,那深邃的內容,風格各異的書法,精湛的雕刻藝術將會給您留下難忘的印象。 室外還有大慶唯一被列入《中國名勝詞典》的鐵人一口井,“鐵人”井西側,有聳立雲天的巍巍鑽塔,是參觀瀏覽者觀光留影的好地方,這裡春夏秋三委樹木蔥鬱,空氣清新,到了冬季,巍然的鑽塔和銀裝素裹的紀念館,更顯得莊嚴肅穆,令人流連忘返。 紀念館不但是大慶的旅遊勝地,更是人們了解大慶石油會戰史、學習鐵人精神的重要場所,這裡已成為我國百家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全館分為兩個展區: 紀念館展區 展廳陳列200餘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貴實物。形像生動地再現了“鐵人”光輝的一生和大慶油田近40年來在鐵人精神的鼓舞下,油田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情景。 第一展室,在前言中概括了鐵人精神的豐富內涵。展室的版面集中反映了“鐵人”在大慶石油會戰中創造的英雄業績。 第二展室,展示了王進喜同志當了領導幹部以後直至逝世前夕的主要經歷 第三展室,介紹了大慶黨組織在發現和樹立“鐵人”的同時,不間斷地組織廣大工人,幹部學習,繼承和發揚鐵人精神,推動大慶的各項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情況。 第四展室,一組栩栩如生的泥塑,形像地反映了大慶石油會戰初期人拉肩扛卸鑽機,端水打井保開鑽,克服重重困難,誓奪頭號大油田的情景;環顧四壁,人們還可以欣賞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知名人士來館題詞的真跡;在此,人們還可以聆聽到鐵人發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豪邁誓言的錄音。看到展示鐵人為製服井噴用身體攪拌泥漿的氣壯山河的氣概的錄像資料。 室外廣場平台上聳立著高6、5米的花崗岩“鐵人”雕像。雕像東側,是一處初具規模的碑廊。在白楊與青松之間,高3米,周長120米的灰色花崗岩碑牆,黑色天然大理石碑面別具一格。碑廊的正面鐫刻著毛澤東,朱德,葉劍英,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高度凝煉的內容,各具神韻和風姿的書法,不僅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而且使人們從中領悟領袖的關懷,創業的艱辛,歷史的凝重,歲月的滄桑。雕像西側,是“鐵人”率隊到大慶會戰時,用人拉肩扛辦法安裝鑽機,靠臉盆端水打成的第一口油井——薩55井。周圍是當年打這口井時卸車台,泥漿池等歷史遺跡和高達40米,重60多噸的井架和鑽機。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