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
營城子壁畫墓,在大連市甘井子區營城子沙崗村南。為東漢時期的磚室墓。1931年發現,曾遭到外人破壞。墓室規模宏大,建築和壁畫的風格,各具特點。中間為主室,外罩一高大套室。套室外還有前室、後室和東側室,各室相通。南面有墓道。磚上有環狀、羽狀和方格等花紋,並塗朱粉。彩色壁畫繪於主室東、南、北三壁。北壁畫墓主人升天圖。主人居中,佩劍加冠,前有老人導引,後有侍者相隨。對面空中有一羽人,踏雲來迎。上繪朱雀、青龍,左右飛舞。下有三人望空作祭,一伏、一跪、一立。東、南兩壁,畫有流雲、朱雀、怪獸、門卒。各種形像都用墨線勾勒,並加朱粉、赭紅彩色,各盡其態,頗為生動。這對了解當時貴族豪門的生活狀況和研究我國早期繪畫藝術都有重要價值。建國後,在墓外建有寬大房屋,加以保護。室內有階梯上下,以便觀賞。 營城子漢墓:分兩部分。畫墓和漢墓群。 畫墓於1931年大連和旅順之間營城子東沙岡屯發現,曾遭日本侵略軍破壞。墓室規模宏大,主室東南北三壁有彩色壁畫。北壁有大幅畫,可能是墓主人的供養圖,左上方雲端中有捲雲,雲裡有一個長羽翼的仙人。一隻單翼鳥向下飛來,鳥的右下方立一個白髮衣冠老人。中間有一個戴三山冠佩劍的人物,大概是墓主人,後有一小童,似乎是隨那白髮老人前去。畫面下段還畫著三人望空祭祀,一個伏拜,一個跪著,一個站著。伏拜者前面設有陳列食具的几案。這幅畫全用墨線勾成,只是人物的唇、耳。頸及動物的斑點用朱紅色,風格疏簡。漢墓群是2003年8月末,大連某開發公司在營城子鎮營城子村一帶施工時,發現的。從10月27日起,大連市文物考古部門組織力量,開始對營城子漢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目前漢墓群已出土數十件漢代陶罐、陶盆、陶灶和青銅器飾件等隨葬冥器。這些正在發掘的15座漢墓包括貝殼墓、磚木合築墓、磚石墓和花紋磚墓等多種墓葬類型。營城子壁畫墓位於甘井子區營城子鎮沙崗村。漢代。該墓由前室、主室、套室、東側室和後室組成。壁畫主要分佈在主室北壁、南壁門內外及東壁門內外。由於此墓早期被盜,隨葬品和人骨多已零亂,主要有陶五枝燈、樽、長方套盒等。1963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對營城子漢墓群中一個夫妻墓進行清理時,另一個重要發現同樣讓考古人員們興奮不已:這個墓室的墓室結構非常複雜。 這個引起專家們極大興趣的墓室結構,類似現代人居住的“三室一廳”。長12米、寬10米的墓室被清晰地分出了前廳、臥室和迴廊、倉庫等生活區域,而且還有一個類似“蒙古包”的豪華“屋頂”。 專家們經考察後發現,這個墓室中共有三具屍骨,其中除了男性墓主人外,還有墓主人的妻子和一個侍女或小妾的人。這個“三室一廳”內,不僅有祭祀用的前廳,還有三人各自獨立的“房間”,“房間”有相互“溝通”的小窗戶。“這些生活場景很像現代人,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一定不是普通百姓。 而目前這個夫妻墓已被罩上“外殼”完整的保護下來。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