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鰲頭磯

聊城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臨清市區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分岔處,有一組古建築群,它佈局嚴謹,玲瓏幽靜,院內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這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鰲頭磯,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臨清市博物館所在地。 鰲頭磯之名緣於特定的地理環境,此處北側原有元代運河自問津橋入衛,明代又開挖運河南支,經大眾公園,由頭閘口入衛,西面有衛河,這樣鰲頭磯以西便形成了一個四面環水之地,時稱“中洲”。鰲頭磯處中洲突出之地,明代正德年間在此疊石為壩,狀如鰲頭,元代運河之臨清、會通二閘及明運河南板、新開二閘分左右如鰲足,後有廣濟橋如鰲尾,知州馬綸題名曰“鰲頭磯”。整組建築中,東樓名“觀音閣”,西殿稱“呂祖堂”,北廡名“甘棠祠”,門外原有木橋,枋楣“鰲頭磯”三字乃明代書法家方元煥所書。 鰲頭磯還是一處重要的革命紀念地,她親歷了大革命到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風風雨雨。這裡曾是黨的領導機關所在地和重要活動場所,1938年,中共臨清縣工委機關報《力報》便在此創刊,1939年1月,八路軍陳賡將軍在此召開重要軍事會議。近年來,許多學者、詩人、書畫家如季羨林、臧克家、高啟雲、李予昂、夏雨常等先後為鰲頭磯題贈佳作墨寶,國畫大師李苦禪81歲時為鰲頭磯題寫匾額,使古老的建築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 鰲頭磯院內的古磚陳列館,陳列有明清兩代臨清燒製的貢磚,臨清貢磚“不鹼不蝕,擊之有聲,斷之無孔”享譽海內,成為皇家專用貢品,營建北京皇城的重要建築材料大城磚,大都取自臨清,所以史家有“漂來的北京城”一說。 鰲頭磯座落在臨清市中區會通河分叉處,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著名的名勝古蹟。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此處原為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交匯處的一座石壩,其狀如鰲頭,兩支運河上的四處河閘象鰲兩隻足,廣濟橋在鰲頭磯後像其尾。壩上所築古建築稱鰲頭磯,明代書法家、臨清人方元煥為鰲頭磯題寫了“獨占鰲頭二字,寓“獨占鰲頭”之意。鰲頭磯佔地1200平方米,南樓望河樓,捲棚頂,前後??扇,建於台基之上;東樓觀音閣,亦建在台基之上,基磚砌,高5米,9米見方,下部闢有門洞貫通,觀音閣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歇山捲棚頂,上覆簡瓦,四角飛挑,木??落地,與望河樓相映成趣,渾然一體,為臨清景觀“鰲磯凝秀”之所在。明代成化間大學士、著名詩人李東陽的兩首詩《過鰲頭磯》,使得臨清鰲頭磯聲名大振。詩日: 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人青雲。 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 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 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斜來。 這詩繪聲繪色地描繪出當年臨清繁盛的運河風情。想當年,高官大賈、文人騷客乘船途經臨清,多登樓臨閣,眺望運河,船來舟往,帆檣如林,即寄情抒懷,賦詩唱和,是何等的愜意……歷史一頁頁的翻過去了,但建築是凝固的歷史,她依然矗立在運河之畔,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蒼桑,迎接遊客來此獨占鰲頭。 鱉頭磯同時還是市博物館所在地館藏文物頗豐,匯集了臨清的歷史文物精品。尤其字畫、瓷器不乏國寶級藏品,其中有—件科考挾帶最有吸引力。挾帶如同現在考試時用的小抄,在不到三尺平方的絲絹上用比大米粒還小的字書寫了全部的《論語》,而書法是驚人的精到。 鰲頭磯像一個歷史老人,在這裡鳥瞰著運河的盛衰,已經歷廠五百多個春秋。她又像一座紀念碑,銘刻著臨清,銘刻著大運河,銘刻著往日的輝煌,今日的發展。 鰲頭磯最佳旅遊季節 遊鰲頭磯什麼時間都可以,不過要說最好的季節還是夏季.因為在夏季,鰲頭磯的南面就是臨清公園,以及惠通河,景色怡人!路兩邊的樹木成蔭,河水清清,微風吹來,真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特色

在鰲頭磯向南不出兩百米就有這裡最有名的保良第一家餅卷肉,薄薄的餅裡面的肉細細嫩嫩,咬上一口,滿嘴生香!千萬不要錯過哦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