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

大同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1956年在整修雲岡第20窟(曇曜五窟之一)時,在窟前的積土中發現的。可見,它原來是嵌在該窟前室壁上,前室坍塌時被埋入土石中的。這塊造像記石質為較細的砂質岩,略呈方形,高0.3米,寬0.28米,楷書十行,每行十二字,共110字。石上文字除首尾兩行稍有殘缺外,其餘都比較完好清晰。全文是:(夫含)靈鏡覺,凝寂迭代。照周群邦,感垂應物。利潤當時,澤潭機季。概不邀昌辰,慶鐘播末。思戀靈福,同擬狀金石。冀瞻容者加祗受;想像者增忻希。生生資津,十方齊慶。頌曰:靈慮巍凝,悟言鑑覺。家絕照週,蠢趣澄濁。隨像擬儀,瞻資懿渥。生生邀益,十方同沐。四年四月六日,比丘尼曇媚造。據考證此石為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遺物。造像記的大意是,佛的法力無邊,它像一面十分明亮的鏡子,照耀、沐浴著世世代代、十方萬物。雕造佛像可以使後來的人們瞻仰佛的形容時感到寧靜,懷念佛的儀態時得到快慰。生生受其澤潤,處處鼓舞歡慶。 據史籍記載,景明年間,由於寺院經濟的膨脹,僧尼們用度的糜費,影響了國力,因此朝廷曾對立寺、造像、度僧加以嚴格限制。這就是所謂“景明之禁”。在此,佛門弟子曇媚等借造像題記的機會,傾心懷念幾十年前文成帝复法的盛世“昌辰”,大力宣揚佛教教義,更具有進一層的現實意義。今天,它的意義和價值卻在於,真實地記錄了“景明之禁”下北部平城僧尼這次頗具規模的造像活動,對研究雲岡石窟的開鑿情況,特別是曇曜五窟的完工時間,以及古書上關於雲岡佛寺“東為僧寺,西頭尼寺”的說法,都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和依據。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的書法極佳,藝術價值極高。它屬於魏碑中用筆以圓為主,結構雄渾寬博的一類,與歷來被認為是“北碑之冠”的北魏大書法家鄭道昭的《鄭文公碑》完全一致。 此石用筆以圓筆為主,幾乎是筆筆中鋒。除少數點畫起筆出現一些方筆外,多數點畫部破方為圓,不像一般魏碑那樣大起大落的方筆寫法。結字方整,筆勢開張,穩健而寬博,古樸而飄逸,具有大家氣象。此石的不足處是刻工比較粗率,刀法不能盡達筆意,甚至有漏刻的筆劃。但這些並不影響它的藝術價值和風采。

特色

比丘尼曇媚造像記在雲岡石窟景區內。 雲岡石窟外有許多小飯館,味道一般。莜面栲栳應州牛腰羊雜割面麻片是大同的風味小吃。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