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
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塔總高67.31米,是我國現存時代最早的木結構高層建築.佛宮寺釋迦塔建於後晉天福年間,遼清寧二年(1056年)重修。 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餘,分上下兩層。上層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從角石上突起的獅子來看,雕刻風格古樸,應是遼代的貴物。木塔總高67.31米,其中塔剎高約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層直徑30.27米。塔有五個明層,各層間又夾有暗層,實為九層。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塔的整體比例適當,其外形也顯得穩重而莊嚴。 木塔外觀有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由底層到頂層,由明層到暗層,全塔共用斗拱五十四種,可謂集斗拱形制之大成。二層以上均用斗拱挑出平座,並圍以欄杆。 走進第一層塔的南門,迎面便是高約10米的釋迦塑像。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的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的牆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內槽門額壁板上的三個女供養人。畫面雖不大,但人物的體態勻稱,面容豐滿,神情安詳而虔誠,衣帶似被微風吹動,在表態中給人以動的感覺。畫面的色彩至今仍很鮮豔,可能是後人在遼畫的基礎上重新描飾的。 底層西南面有通往上層的樓梯,第一層樓高11.5米,二層以上每層都有塑像。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兩身脅侍;三層壇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層塑佛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像;五層本尊為毘盧舍那如來佛,周圍有八大菩薩。 在將近一千年的漫長歲月裡,木塔經歷過多次地震。據史書記載,元順帝時大震七日,塔屹然不動。近年間河北邢台地區、唐山地區和內蒙古和林格爾地震,木塔都沒有受到損壞。這種情況充分說明木塔的抗震能力很強,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工程學的偉大成就。 木塔上的留名題記甚多,其中有明朝兩個皇帝登木塔時留的題字。一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1406年)北征時,親筆題"峻極神功"四字,製成匾額後懸掛在第三層南面的外檐。一是明武宗朱厚照於正德三年(1508年)到應縣,登塔宴賞時題"天下奇觀"四字,匾額現掛在第四層南面。匾額中文物價值最高的是第三層南面的"釋迦塔"木牌,不僅書法精良,同時記錄了木塔幾次修葺年代,是考證木塔歷史的珍貴史料。 應縣木塔的設計,雖然是為了適應宗教活動的需要,遼代的優秀匠師們卻能突破宗教束縛,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和發展傳統的建築技巧,創造出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宏偉建築。因此,木塔是研究我國古代高層木構建築結構和建築形式的珍貴實物。
應縣涼粉是用馬鈴薯澱粉製成的。是當地別具風味的一種小食。在街頭擺攤叫賣的四季不絕。每到夏日,涼粉攤尤多,街頭巷尾比比皆是。 應縣涼粉風味獨特,到出售前,一直浸泡在涼水里。調味料除了普通的那幾樣,還會添上一把豆腐乾絲 或酥炸蠶豆,色、香、味俱佳。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這一大碗湯湯水水的下了肚冷落了牙齒,另一方面,用略厚的味道作為點綴,涼粉兒也不會顯得過於輕薄而失去了鮮美。在這樣巧妙的組合下,涼粉兒這樣再平常不過的小菜,居然也堪稱津津有味,足以讓人大快朵頤。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