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繁峙縣附近,靈丘縣城西橋溝一帶,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里而得名,為我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型關戰役遺址,北連恆山餘脈,南接五台山脈,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峪谷幽深,危岩突起。一條峽谷山路,長達七公里,東通河北,西接雁門,地勢險要,關城虎踞嶺上,正方形,周長3000餘米。城樓巍巍,高約八米,南北各置一門。原皆有甕城,現僅存北甕城。城內正中有過街樓,舊曾設顯赫的反武衙門,現改建為民房。城東2.5公里處為關門,門洞內置一塊大型石碑,上鐫“平型關”三個大字,字體雄健峭拔。城南面東西高處,各有烽火台一座,遠遠可見。城北有大郎城遺址,傳為宋將楊延昭鎮駐之地。 1937年9月,山西北部日軍第五師團及關東軍五部,由廣靈進攻靈丘、平型關一線,企圖會同正(定)太(原)線之敵,奪取太原。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命傅作義部前往抵抗,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在師長林彪率領下趕到平型關以配合友軍。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國共兩黨軍隊第一次聯手阻擊進犯日軍並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 如今,京原鐵路、公路順溝通過。昔日的戰場已成為今天的交通要道。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