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黃河龍門古渡

渭南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龍門是黃河的咽喉,位於韓城市北30公里的黃河峽谷出口處。此處兩面大山,黃河夾中,河寬不足40米,河水奔騰破“門”而出,黃濤滾滾,一瀉千里。傳說這裡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人們所說的“鯉魚跳龍門”就是指這裡。黃河流經此地,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據《名山記》載:黃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兩岸均懸崖斷壁,唯“神農”可越,故名“龍門”。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 據《三才圖會》載:夏禹定名龍門,故亦曰禹門渡。此處兩山壁立,狀盡斧鑿,河出其中,寬約百步。岸邊龍門山,又名葑山(鏵茲山、安國嶺),因形如筆架,又稱筆架山。山多紫荊,故復稱紫荊山。古時曾流傳魚躍龍門的神話: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時,有黃鯉自百川清海遊集龍門之下,競相跳躍,一年之中,能躍上龍門者只有72尾。一登龍門,雲雨隨之,天火燒其尾。登不上者,點額曝腮。龍門每年十二月初,渡口為冰所封,次年三月驚蟄時冰消。龍門歸為韓城八景之一,所謂“禹門春浪”即指此。該地自古為晉、陝交通要隘,是兵家必爭之地。如公元645年秦晉韓城大戰,秦從禹門東渡擊晉,虜晉惠公。唐高祖李淵曾於隋大業年間(616年)從禹門渡黃河取關中。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將婁宿曾越龍門冰橋取陝西。明末李自成亦曾由此東渡直搗幽燕,推翻了明代封建王朝、抗日戰爭時期,我八路軍曾在此東渡打擊日寇。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元帥曾率軍從山西過河到瓦子街痛擊劉勘部,取得輝煌勝利。1949年9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後勤部的支持下,韓城人民政府在黃河禹門渡口架起鐵索橋,全長100多米。1972年5月,國家在禹門口建起鐵路和公路橋,跨度144米,從此變天塹為通途。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