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少華山

渭南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少華山位於少華鄉劉家河村南,在縣城東南約五公里處。東連小夫峪,西郊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因與西嶽太華山峰勢相連,遙遙相對,並稱“二華”,但低於華山,因名其少華山,又名小華山。 少華山在古代地理書《山海經》、《水經註》、《元和郡縣志》中均有記載。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曰:小華之山,其木多荊杞,其獸多如牛,其陰多磬石,其陽多珷枎之玉。 古代的少華山包括三個巍峨雄險的山峰。 中峰稱少華山峰,又名獨秀峰或玉女峰,即現在少華山。東峰又名阜頭峰,在今柳枝鎮張橋村南。北宋寧西五年(公元1072年)阜頭峰崩裂,其崩山遺址今稱半截山,又稱復成山,東峰崩下的土石東西五里,南北長十里,壓伏民居數百戶,由此還產生了一​​個“山塌金斗玉”的民間傳說。西峰即五龍山,又名馬嶺山。 三座峰中,以中峰的山勢最為險峻,風景最為壯觀。所以,明清以後人們所說的少華山,就專指中峰而言。 少華山的山勢呈“簸箕”形,其口向北,“簸箕”內稱為主峰,餘脈相連形成“簸箕”的邊沿。邊沿外側幾乎全是懸崖峭壁,內側也只有石眼溝中的一條羊腸小道。 進山不遠處,有古代留下的一道石牆,兩頭與東西峭壁相連,中有一門洞可過行人,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古代的綠林好漢所築,當地有隋末王伯當哺聚少華山的傳說。通過石牆,即見滿山密布蔥鬱梢林,從中穿行而上,可達少華山主峰。 少華山主峰由三個並立緊連的山頭組成,當地人稱東峰、中峰、西峰。東峰除與中峰一狹窄的連接處外,幾乎都是筆直的岩石,彷彿一巨柱拔地而起,東峰側有娘娘廟遺址,西南側矽石下,有石床、石井。中峰為少華山絕頂,上有玉皇廟遺址。玉皇廟始建於明代,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現僅存廢墟。廟南石壁上有一南北縱向西凹進的石槽,槽中有石炕兩個。石槽岩壁上有清道光六年(1826年)、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遊人題詩。一首為:“踏遍盤螺徑,峰登少華巔。山根通百二,世界俯三千。石井穿層障,松濤卷暮煙。珷枎何處覓,搔首問青天。”另一首為:“少華蒼蒼,渭水泱泱,君子之風,與之久長”。 西峰略低於中峰,峰上有一石洞,係人工開鑿,長七、八米,其內黑暗,呼之若風。相傳曾藏虎,故名老虎洞。少華山東峰、中峰、西峰緊緊相連,其長二千多米,最寬處只有十幾米。南邊是深不見底的絕壁,北邊是攀登艱難的陡坡,山勢異常險峻。峰頂灌木叢生,松柏摩天,白雲繚繞,怪石矗立。站在山巔上環顧,北有渭水如帶,蜿蜒東去;東看太華山聳立雲端,魏峨挺拔;南見萬山起伏,直達天地;西望風煙萬里,迷茫無涯。 從中峰沿東山梁北行,如履魚脊,即到北峰。一塊石坪方園十幾米,號稱王伯當的跑馬崗,旁有一圓形石槽匯集雨水,人稱飲馬池,石坪上立一巨石,隔斷通行,其西側只有容一人通過的石砌的洞。 少華山以其險絕高峻,為古代眾多文人所為之讚歎不己。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有“綴以二華”之名,將少華山與太華山並提,唐代詩人杜牧、張喬、鄭谷等,都詠哦過少華山,張喬吟道:“少華中峰寺,高秋眾景歸。此連秦塞起,河隔晉山微,晚景蟬相應,涼天雁並行,毆殷勤記岩石,抵恐再來稀。”杜牧有《望少華》詩三首,鄭谷有《少華甘露寺》。在明代“少華晴嵐”被認為是華州八景之一,一道描繪此景的詩為“日色才臨太華東,崗光如畫露溶溶,輕凝遠障濃還淡,優凌崖翠且重”。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