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隆興寺

石家莊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隆興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先後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 寺院佔地面積82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主要建築分佈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及其兩側。迎門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由三路單孔橋往北,迎面是天王殿。其北是大覺六師殿台基遺址,再北是摩尼殿。經過戒壇,便看到大悲閣、轉輪藏閣、慈氏閣和兩座清代碑亭。它們以大悲閣為中心,組成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渾然一體、蔚為壯觀的建築群。轉輪藏閣的彎梁大斜柱建築法,是我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傑作,而慈氏閣的永定柱造做法,乃是我國現存宋代古建築中的孤例。大悲閣後面,是單簷歇山頂彌陀殿。最北端的毘盧殿,是1959年由正定崇因寺遷來。殿內的銅鑄毘盧佛,構思奇特,鑄造精細。三層蓮座,每一蓮瓣上均刻一小佛;每層蓮座上,各跨四尊銅佛,頭戴五佛冠,兩兩相背,面向四方。整個雕塑,共鑄大小銅佛1072尊。它們千姿百態,各具特色。這一形象,被人稱為“千佛繞毘盧”。 隆興寺這座千年古剎,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可見當年這裡晨鐘暮鼓,鐘磬齊,香煙繚繞,"南無"聲聲的歷史盛況。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五簷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這尊千手千觀音菩薩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日、月、淨瓶、寶杖、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 大銅佛,名大悲菩薩,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五月,宋太祖趙匡胤西征山西曾駐蹕正定,因城西大悲寺及寺內銅佛先毀於契丹入侵,繼又毀於後周熔銅鑄錢,乃於開寶四年(公元971年)七月敕令擴建寺院,並重鑄銅佛全身。銅佛矗立在2.2米高的石須彌座上,通高近22米。大銅佛鑄有42臂,其姿勢各不相同,所執法器也各異。或曲或垂,或抱或伸,或持日托月,或持蓮握珠,或仗劍使鉞。遠看,猶如奇特的翅膀。大銅佛神態自若,恬靜端莊。全身頎長,比例勻稱,衣衿流暢,富有宋代藝術風格。須彌座上的浮雕精美,刻有健壯的力士,飄逸的飛天,以及伎樂、盤龍等。據隆興寺碑記載,大銅佛的鑄造,是“先鑄佛,後蓋樓”,“就地支鍋,屯土增高,分節鑄,再加雕刻”。自鑄蓮座到鑄頭部,分7節鑄成,最後添鑄42臂。這尊室內銅佛的高度,在獨尊了近千年後,到20世紀初西藏扎什倫布寺內的銅佛問世,它才讓出全國最高銅佛的地位。 寺內獨特建築,當推摩尼殿。其平面呈十字形,正殿七間,進深七間,重簷九脊歇山頂,布瓦心,綠琉璃瓦剪邊。四面各出抱廈,以山花向外,建築主體富於變化,主次分明,形制頗為奇特,是我國宋代建築中僅存的一例。大殿雄偉壯觀,又不失矯健優美。殿脊、飛簷曲線如波,自然流暢;四角微翹,如鳥振翅欲飛。殿後南壁浮雕五彩懸山中的倒坐觀音,頭戴寶冠,肩披瓔珞飄帶,胸臂裸露,圓潤豐滿,一足踏蓮,一足踞起,雙手撫膝,細眉之下,雙目俯視,神態安詳,姿態端莊優雅,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被魯迅先生譽為“東方美神”。 寺內碑碣林立,最珍貴的首推隋朝龍藏寺碑。它是國內現存著名碑刻之一,是一塊“不發​​光的金子”,它不僅記載了隆興寺的始建,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其書法蒼勁有力,方整有致,具有古拙幽深的美感。它上承南北朝餘風,下開初唐書法諸家先河,被王國維譽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 寺內盡端的毗佛殿,創建於明代。殿內有銅鑄的毘盧佛像,計精巧,造型奇特,是國內孤例。佛像整體分三層蓮座,每層尊銅像,各向一方,相背坐於蓮座中央。蓮座的第一蓮瓣上刻小佛,共計大小佛像1072尊。  隆興寺內碑碣林立,其中隋代龍藏寺碑一方,具有很高的書價值和史料價值。 隆興寺的北側有榮國府,近咫尺。它是按照中國文學古典名《紅樓夢》中所描繪的榮國府和寧榮街仿古建築群。當是為拍電視劇《紅樓夢》而建。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