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
千尺雪位於山莊文津閣南,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九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見蘇州寒山范氏山園中千尺雪的瀑布,動靜皆宜。後於京城西苑、薊縣盤山靜寄山莊和避暑山莊同時仿建,同名千尺雪。它是將山溪引至山前,利用落差,造出“懸流噴瀑”、“寒光四射、灑然晴晝玉花”效果,此景是以瀑布取名,以聲取景、聽景的典型傑作。 蘇州西郊天平山北,景色自幽的寒山,石壁峭立,一泓清泉緣石壁而下,飛瀑如雪,寒光四射,這便是明末大學士趙宧光疏泉鑿石所成的千尺雪瀑布。 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高士趙宧光在為父親選擇墓地時選中了這裡,當即買下了這座小山,葬下了父親趙彥材,然後守孝在山。 趙宧光天資聰穎,少年時就入學為國子監生,著有《說文長箋》、《六書長箋》等書籍。他的篆書堪稱一絕,因此有“高士”之稱。他在寒山守孝之際,為寒山創造了別開生面的景象,並將書法藝術應用到了自然,利用岩石山野的自然景觀,自闢巖壑,疊石造園;鑿山疏泉,構建小塘;又斬榛植松,養木培林;置磚雕木,築室起屋,於是有了寒山別墅。趙宧光夫婦在寒山埋頭讀書,深居簡出。《中國人名大辭典》稱:“讀書稽古,精於篆書。足不至城市,夫婦皆有名於時,當事者造門求見者,宧光亦不下山報謁。”在這裡,他守孝山中,有此泉水相伴,聽泉飛如雪,心中自是釋然,著書自娛,前後寫出了《寒山帚談》《牒草》《寒山蔓草》等著作。同時他還在山石上寫,書卷氣就像江南氤氳的水氣,充盈了整座山嶺。“千尺雪”三個大字至今還清晰地印在石壁上。其妻陸卿子與夫相伴相隨,也在這裡寫出了《雲臥閣稿》、《考磐集》、《寒山卷草》等書籍。趙宧光死後,又命兒子趙靈均將自己葬身寒山,在墓穴裡聽那飛瀑如雪。 又過了數百年,清乾隆皇帝住到了蘇州地方官員特意為他建造的寒山行宮,春色中的千尺雪瀑布更是誘人。他一下子就被千尺雪的美景所迷戀,信手寫下《千尺飛泉》和《寒山千尺雪》兩首詩。回京後,他就在避暑山莊將千尺雪依樣重建於園中,以便及時遊賞。此景後來稱為避暑山莊乾隆第二十九景,此景以瀑布取名,以聲取景,以聲聽景。千尺雪造成以後,乾隆還令當時的宮廷畫家錢維城將當時避暑山莊內千尺雪幽美雅靜的景觀描繪下來,並在此圖卷左上方親筆題跋“熱河千尺雪”和七言詩一首。幾乎同時,他又在自己喜歡的薊縣盤山靜寄山莊行宮和京城西苑行宮,仿建了千尺雪,並取名為千尺雪。 以後,只要這位皇帝到寒山,他一定會賦詩刻石,以志其盛。他一生共到過寒山六次,前後一共為此泉寫下了十六首詩。至咸豐年間,寒山飽受戰火,逐漸頹廢。至文革年間,寒山所有房屋被夷為平地。如今,寒山一帶雖是滿目碧綠,卻是人跡罕至。那泓清泉依舊躺在寒山的懷抱,但早已不見飛瀑如雪,趙宧光那有力的大字依舊,卻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據悉,2002年11月,花山的陳慧中又一次和吳中區簽訂了合作50年開發寒山的協議。期待著寒山能再現往日的風采。泉本無心水自流,那泓清泉也期待著被人開發,流入尋常百姓家。 熱河千尺雪圖卷 橫168、縱28厘米。紙本設色。是清代宮廷畫家錢維城於乾隆十八年所畫,當年作者33歲。千尺雪是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九景(現已不存),是乾隆皇帝當年遊賞、小憩、吟詩作歌的地方。此圖卷描繪了當時避暑山莊內“千尺雪”幽美雅靜的景觀。畫卷左上方有乾隆親筆題跋“熱河千尺雪”和七言景詩一首。兩側上鈐有乾隆寶璽十四方,嘉慶寶璽二方.左下方作者落筆"乾隆癸酉春"臣錢維城奉赦敬繪,並蓋有"臣錢維城""敬事"朱方二章.這幅圖卷可以算錢維城的代表作。 千尺雪最佳旅遊季節 夏季,炎炎夏日,溪水長流,從高低錯落的岩石上旋回奔洩,時時濺起雪一樣的朵朵浪花,如同千尺白雪一樣壯觀喜人。不僅能觀賞到此奇景,還可以起到避暑消夏的妙用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