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延慶觀

開封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延慶觀,原名重陽觀,是為紀念全真教創始人王哲而興建的。金末,重陽觀已毀。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處機遺命,重修重陽觀,歷時三十年,規模宏偉,殿宇壯麗,元帝賜名“大朝元萬壽宮”。元末又毀於兵火,僅存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更名延慶觀。 玉皇閣系觀內原存齋堂,因屢遭水患,基部淤沒地下三米多深,經挖掘整修,恢復了原貌。建築共三層,通高18.25米,全用青磚、琉璃構件仿木建造,不施樑架,頗似一座蒙古包,內供明代真武銅像一尊。中層為八角實心,每面裝飾歇山式山牆,均設鴟吻垂獸。上層為八角樓閣,外設琉璃欄杆,內供漢白玉雕玉皇大帝座像及左右侍臣,上蓋脊飾猶存蒙古騎士形象,正頂裝以火焰寶珠銅飾。整個建築是蒙古包與樓閣的巧妙結合,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國內罕見。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在城內西南隅,包府坑北,原名重陽觀,是為紀念道教中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逝世此地而建。王重陽,字知明,陝西咸陽人,生於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卒於金大定十年(公元1117年)。他所生活的時代正是宋王朝南渡,大片北方領土落入金人之手,民族矛盾尖銳、戰亂頻繁之際。王重陽能文擅武,美鬚髯,形質魁偉,任氣好俠,作為宋朝遺民,他對金人殘暴的民族壓迫強烈不滿,於是自稱得道,佯狂垢淤,在終南山南時村掘地為穴,封土高數尺,居於其中,號“活死人墓”,以此表示對金人統治的憤懣和不合作。後他赴山東寧海等地傳教,過全真庵,創立全真教。他在道教史上的最大貢獻是融道、儒、佛家的思想於一爐,倡導“三教平等”成為道教中興的關鍵人物。他傳授了馬鈺、孫不二夫婦、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等七位弟子,其中以長春真人丘處機最有名。金世宗大定九年,他率丘處機等四弟子西歸終南,途經開封,住在今延慶觀所在地的一家王氏旅店,次年無疾而終,享年青8歲,他作有千餘篇詩詞傳於後世。為紀念他,後人在其逝世地建了一座重陽觀,成為在此地修建道教宮觀數百年興衰史的開端。金末觀廢,元代重建,賜名“大朝元萬壽宮”。明洪武六年(1373年)部分修復,改名延慶觀。現存玉皇閣1座。玉皇閣又名通明閣,座北向南通高15.80米用青磚和琉璃瓦件構成,結構嚴謹,富於變化,共為3層,下層為方形,4坡頂,室​​內下方上圓,4角砌出密集斗拱,頂似蒙古包,中層呈棱狀,8面壁體上附加相互連接的8座懸山式建築山面。上層為8角閣室,南北各闢1門,室內置玉皇及左右侍臣石雕像。閣頂作攢尖式,琉璃瓦頂上施銅質火焰玉珠。結構奇特,色彩絢麗。建國後,多次進行維修,並因地制宜逐步恢復一些殿堂,現已建成的有三清殿、配殿等,是國內罕見的道教建築

特色

延慶觀旁邊的鼓樓廣場小吃海量小吃人氣極旺,冰紅茶、什麼八寶飯、十三香龍蝦 特點就是人氣很旺啊!~紅火的很哈!去吃的那天,是周末,真是人山人海。估計老闆們回家數錢要數的手疼了,注意!喧囂從6點到凌晨4點啊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