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回鑾碑

濮陽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回鑾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於濮陽縣城禦井街,是記載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唯一實物。公元1004年,契丹族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肖太后率兵二十萬進攻北宋,兵臨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等主戰派的督促下,御駕親征,於澶州大敗遼兵,雙方議和,訂'澶淵之盟'。在班師回京之前宋真宗曾賦詩以志這次親征勝遼之事,由寇準書丹,鐫石於城內,也就是現存的回鑾碑。禦井相傳是當年宋真宗用過的水井,舊志稱'禦井甘泉',為濮陽八景之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回鑾碑,也叫“契丹出境碑”,座落在濮陽老城區新華街(原禦井街)路西,這是宋、遼澶州大戰及“澶淵之盟”的歷史見證,196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十一世紀初,我國北方出現了宋、遼、夏等幾個政權並立、互相攻伐的局面。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契丹(遼)驅兵大舉南侵,兵臨澶州(今濮陽)城下。(澶州是北宋王朝的軍事重鎮,京師汴京的北方門戶。)澶州告急,京師震動,以宋真宗(趙桓)為首的統治集團驚慌失措,紛紛議論棄汴南逃。這時,同知樞密院事寇準站了出來,反對遷逃,堅決主張抵抗,並力促宋真宗御駕親征。宋真宗在勁敵威逼京城和以寇準為首的廣大軍民堅決要求抗遼的強大壓力下,勉強渡河,北進至澶州。儘管他對抗遼毫無信心和決心, 但由於他親臨前線,使澶州軍民大受鼓舞。當宋真宗的鑾駕登上澶州北城門樓時, 宋軍士氣大振。在冠準的親自佈置和指揮下, 將士們奮勇殺敵,射死了遼兵主帥肖達覽,很快擊破了遼軍,宋軍大獲全勝,遼方遣使講和。當時, 宋真宗藉口“屈已安民”,也主張議和,便不顧寇準等主戰派的反對, 與遼談判媾和。議定宋每年給遼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北宋在打了勝仗的情況下,又同遼訂立如此屈辱的盟約,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但宋真宗興奮異常,在班師回京之前,還作詩一首,並在澶州城內立碑(即現在的“契丹出境”碑),以志這次勝遼訂盟之事。 “契丹出境碑”是“澶淵之盟”這一歷史遺跡現存的唯一實物。碑高2.6米,寬1.3米,厚0.36米。碑陽是“契丹出境”詩草書,為寇準墨跡, 字體秀麗流暢,詩曰:我為憂民切,戎車暫省方。旌旗明夏日,利器瑩秋霜。銳旅懷忠節,群凶竄北荒。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上天垂助順,回旆躍龍驤。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