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
一代名艦中山艦原名“永豐”,是晚清政府1910年耗資68萬兩白銀在日本三菱船廠定造的。該艦排水量為780噸,全長659米,寬8.9米,吃水約2.4米,最大航速約13.5節,裝備艦炮8門。1913年下水後,歷經戰火風雲,立下赫赫戰功,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1917年7月,永豐等九艘艦艇在上海起義,南下廣州組成護法艦隊,投入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先生登上該艦指揮平叛,經55天鏖戰,挫敗叛軍,該艦英名遠播;1925年3月,孫中山“中山艦”,從此,英雄的戰艦有了更響亮的名字;1926年3月,震驚中外的“中山艦事件”爆發,中山艦成了蔣介石陷害共產黨的歷史見證。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底,中山艦奉命調入長江阻擊西犯的日軍。1938年夏,抗擊日軍的武漢大會戰開始,10月24日,中山艦前往武昌金口巡防,遭到日軍6架飛機的襲擊,將士們一邊蛇舵躲避,一邊炮火齊發,進行殊死血戰。最後在日機輪番轟炸下,艦炮失靈,沉沒於長江金口水域,艦長薩師俊等25名官兵含恨捐軀。 中山艦作為歷史的見證,不僅記載著孫中山先生歷盡磨難,矢志救國的坎坷歷程和豐功偉績,而且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抗擊侵略,英勇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1995年1月23日,國務院授權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湖北省打撈中山艦。重見天日重慶長江救助打撈公司在力挫群雄,競標成功後,百餘名精兵強將於1996年11月8日,分乘8艘作業船順江而下,進入武漢金口水域。11月12日開始打撈,同時,舉行了打撈儀式。經過2個多月的艱苦作業,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穿攬”、“衝沙”、“抬撬”、“位移”等工作。 1997年1月28日,湖北省在金口舉行了隆重的“中山艦出水”儀式,11時55分,中山艦在捲揚機歡快的轟鳴聲中,似一條巨鯨,破水而出,沉沒江底半個多世紀的一代名艦顯出崢嶸。後經湖北省組織文物工作者發掘清理出中山艦文物近3000件,其中文物精品有200多件。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