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
孫叔敖墓在荊州市沙市區中山公園東北隅。孫叔敖,春秋時楚國期思(今河南淮濱東南)人。勞氏,名敖,字孫叔,一字艾獵。官令尹,注意興修水利,發展經濟,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輔助莊王指揮楚軍,大勝晉兵,為楚替代晉稱霸奠定了基礎。死後葬於楚郢都附近之白土裡。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宜施道來謙鳴於此立碑,上題“楚令尹孫叔敖墓”。墓地四周綠樹掩映,流水縈環,環境清幽寧靜。 孫叔敖墓位於荊州市中山公園東北角江津湖畔、春秋閣旁。其墓碑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所立,上刻“楚令尹孫叔敖之墓”。 孫叔敖,名敖,字孫叔,出生於楚故都紀南城附近的海子湖邊。孫叔敖自幼勤勉,品學兼優,相傳少年時曾遇被世人認為見之遭殃的一條兩頭蛇,他為了不使別人再遇這種不祥的怪物,寧願自己倒霉,將此蛇打死,埋入位於現市藝術博物館旁邊的小山丘里,後人感念他的功德,將此山命名為蛇入山,流傳至今。 孫叔敖是楚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春秋霸主楚莊王在宓(今河南滎陽東北大敗晉軍,奠定了雄楚稱霸的偉業。以任令尹(宰相)期間體恤民情,悉心國事。他鼓勵民眾上山採礦,使楚國的青銅冶煉和鑄鐵工藝在當時處於領先地位;他重視水利建設,在河南固始一帶興修了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渠工程期思陂,在楚都紀南城東北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庫,即現今的海子湖;他嚴明法度,制定實施了許多有利於民生的政策法令。在他悉心治理下,楚國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全盛期。 孫叔敖雖貴為令尹,功勳蓋世,但一生清廉簡樸,多次堅辭楚王賞賜,家無積蓄,臨終時連棺槨也沒有。他過世後,其子窮困仍靠打柴度日。孫叔敖的高尚品格,備受後人讚譽。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其為“循史”第一。我國戲劇始祖、楚國當時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優孟,就曾裝扮成孫叔敖的兒子在楚莊王面前載歌載舞,楚莊王為此而大受感動,並採取憮卹措施厚待孫叔敖的兒子。歷代文人墨客瞻仰孫叔敖墓,寫下了不少詠讚的詩篇。
千張扣肉 此菜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嚐。現已輯入《中國菜譜》。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