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赤壁

黃岡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赤壁原稱赤鼻,又稱赤鼻礬。位於黃岡市區西門外。這裡有座赤鼻山,靠江邊的岩石突出下垂,斷岩臨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形如懸鼻,因而得名。黃州(現在的黃岡市)是個有名的遊覽勝地,著名的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就在這裡。 為什麼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呢?這就得從蘇軾講起。赤壁背山面江,風景優美,蘇軾經常約請一些友人,到這裡瀏覽。 公元一0八二年七月十六日晚上,蘇軾和幾個友人駕著小船,遊覽赤壁。回來之後,蘇軾就寫了那篇有名的《前赤壁賦》。過了三個月,他和兩個友人再遊赤壁,又寫了一篇《後赤壁賦》。這兩篇賦文非常優美。人們對這兩篇賦給予很高的評價,所以把黃州赤壁稱為東坡赤壁。 遊人來到黃州,走出古漢川門西行,便看到不遠處綠樹紅牆、重樓疊閣的建築群,分佈在赤色的赤鼻山上。這就是東坡赤壁了。 一座蘇軾的全身立像雕朔屹立在江畔。他頭戴東坡巾,腳登人頭靴,背手執卷,衣衫飄拂,生動地再現了詩人當年面對大江吟詩作賦的神態。 這裡的古蹟大多和蘇軾有關,如二賦堂、坡仙亭、留仙閣、碑閣等。雕簷畫廊、精巧美觀的二賦堂內,有蘇軾前後《赤壁賦》的木刻和石刻,所以名為“二賦堂”。坡仙亭內有蘇東坡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草書手跡石刻。這幅草書,是他醉酒後寫下的,筆勢奇勁,瀟麗無拘,公認是蘇貼中的珍品。亭內還有蘇軾畫的《月梅》石刻,畫面上新月高掛,一株老梅,古樹新枝,露出一縷生機。 赤壁碑刻,聞名全國,有歷代名人書畫碑刻近二百塊,其中蘇軾書畫碑刻一百餘塊,居全國個人碑刻之冠。解放以來,各級政府對東坡赤壁非常重視,一九五六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東坡赤壁位於古城黃州的西北邊。因斷岸臨江,崖石赭赤,屹立如壁,故稱赤壁。素有" 風景如畫"之美譽。據考,著名的三國赤壁之戰就是在此地發生,故晉代以來即為遊覽勝地。古往今來有無數名人遊覽過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貶謫黃州之後,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貶黃時寫有赤壁二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揚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為"東坡赤壁"。 東坡赤壁的樓閣始建於西晉初年,距今約一千七百餘年,後多次重建,現有面積四百餘畝。建築物計有二堂(二賦堂、雪堂),三樓(棲霞樓,涵暉樓,挹爽樓),二閣(碑閣,留仙閣),一齋(慨然齋),一像(東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龜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問鶴亭,快哉亭,覽勝亭,望江亭,羽化亭)。這些古建築依山就勢,古樸典雅,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赤壁碑刻,聞名全國,有歷代名人書畫碑刻近二百塊,其中蘇軾碑刻一百餘塊,居全國個人碑刻之冠。解放以來,各級政府對東坡赤壁非常重視,一九五六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經過幾十年修建東坡赤壁已面貌一新,成為著名的文化古蹟和遊覽勝地。 涵暉樓:為黃州三大名樓之一,始建於北宋初年。因樓依山面江,晚涵落日餘暉,夜搖明月清輝,故名。現樓為一九八二年改建,亦名東坡陳列館,其中陳列有蘇東坡的著作,文具及後人研究蘇東坡的著作。 東坡像:一九八二年立,高六米,為全國第一座大型蘇軾立像。蘇軾手握書卷,昂首遠望,似正構思新的詩篇。該塑像較好地體現了蘇軾的精神風貌,為廣大遊客所讚賞。 二賦堂:始建於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紀念蘇軾赤壁二賦而得名。堂內正面嵌有近代書法家程之楨,李開書寫的二賦大型木刻,兩壁嵌有徐世昌,楊守敬,程明超等人的書法石刻。匾額由李鴻章書寫,堂前對聯爲辛亥革命領袖黃興所撰。 坡仙亭:建於清代同治年間。南宋著名詩人戴復古稱譽蘇軾為"坡仙",亭因此得名。亭內嵌有著名的蘇軾草書<念奴嬌. 赤壁懷古>石刻,楷書<滿庭芳.歸去來兮>,及石刻,還有蘇軾畫.組字畫佛像石刻,均極珍貴。 棲霞樓: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宋初王義所建,閭丘孝終重建。因樓背山面江,落日時,晚霞染紅大江,照映樓身上下,風景佳麗,如霞歸枉,故名。現樓為一九八四年重建。樓高四層,其中陳列有蘇軾及其他名人字畫碑刻,樓名為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所書。 碑閣:蘇軾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歷來為人稱道。清光緒年間,黃岡知縣楊葆初(字壽昌)因景仰蘇軾的書法,擇其詞,詞,贊,牘手稿精品,編成<景蘇園帖>並勒諸於石。一九二二年建此閣,將剩下的一百零八方碑刻嵌入閣內四壁,閣因此得名。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蘇帖石刻,其規模居全國個人書法碑林之冠。 挹爽樓:修建於一九二五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黃州快哉亭記>中曾有"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的描繪,樓由此得名。登上此樓面對西山,則有爽氣撲面,心曠神怡感。 睡仙亭:始建於宋,清同治年間重建。亭內有石床石枕。傳說蘇軾同友人遊赤壁酒醉後,曾躺臥於此,故名。亭下赤色崖石上嵌有清代書法家鐘谷書寫的“赤壁”。古時江水從此經過,迄今崖石上留有水流沖刷和撐船篙點的痕跡。 問鶴亭:原名玩月台,因位置高顯,為賞月佳處,故名。蘇軾的<後赤壁賦>中有孤鶴化為道士於夢中同蘇軾問答的描寫,為彭其文,一九二二年擴建赤壁時,遂將玩月台改名為問鶴亭。 留仙閣:此閣建於清光緒十年,取"坡仙長留閣內"意以名。閣內有著名的<東坡笠屐圖>石刻,蘇軾書寫的<乳母任氏墓誌銘>石刻以及著名金石書法家楊守敬書寫的<留仙閣記>石刻;還有近代書畫家範之傑所畫的<東坡遊赤壁圖>石刻。 酹江亭:明代始建,現亭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因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樽還酹江月"的詞句而得名,亭內三面嵌有石刻。正面牆壁嵌有清代康熙皇帝臨摹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銚手書的<前赤壁賦>石刻:一生刻意學甦的清代書法家葉志詵八十五歲時寫的一筆"壽"石刻嵌於左壁。 放龜亭:傳說東晉大將毛戍守邾城時,其僕人將他買養的白龜放生於此,後得善報。明嘉慶二十八年,知府郭鳳儀附會傳說,在磯下江邊鑿白石龜,取名白龜渚,亭因此得名。現亭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此處為赤壁磯頭。亭下崖石壁立,蘇軾描寫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丐千堆雪"的壯觀景象即在此處。磯頭江水沖刷的痕跡猶存,明代的白龜仍翹首蹲踞磯下水邊。 雪堂: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所建,為其居住躬耕之所。房屋落成時適遇大雪,他因此將房內四壁均畫上雪,命名為"雪堂"。現堂為一九八六年重建。中間為正堂,東間為臥室,西間為客室。正堂陳列有<東坡耕樂園>,<雪梅圖>和<雪堂飛雪圖>,客室內陳列有日本著名書法家加藤星峰書寫的蘇軾名詩<東坡八首> 。 月梅畫:蘇軾畫<月梅>石刻,嵌於坡仙亭內。半鐮新月,一株老梅,老幹虯勁,嫩枝茁壯,花蕊吐香,生機勃勃,是蘇軾貶黃時的優秀作品。 壽星畫:蘇軾作。係以"德,壽,殿, 寶"四字的含義合成的組字畫,嵌於坡仙亭。 剪刀峰:為一巨大隕石。因形似剪刀,清代詩人汪引芝附會為仙女剪刀失落人間,因此得名。 古戰場赤壁:乘船順長江而下,闖三峽,過宜昌,一日還千里江陵,便見南岸一山飛峙江心,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劍直指江北烏林。將近山崖,褐色的石劈上,一米見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這裡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赤壁之戰廝殺的疆場。  赤壁位於蒲圻縣境。東漢建安十三年(元二○八年),曹操率二十幾萬大軍南下,連克新野、襄陽數城,從江陵順江東下,與逆江西上的孫權、劉備五萬聯軍初戰於赤壁,曹軍失利,退回江北,屯兵烏林(今洪湖縣烏林公社),與孫、劉隔江相峙。后孫劉聯軍巧用火攻,乘東南風大起,向曹營舉火,火船借助風勢,直衝曹軍水寨。曹軍船隻一時盡著,岸上營落,火逐風飛,烈焰沖天,一片火海,把南岸崖壁照得一派通紅,赤壁也因此得名。孫劉聯軍乘勢進攻,曹操領餘部經華容小道(今鑑別縣西北)向江陵敗走,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  赤壁大戰的張天烈火早已熄減,但那赤色的懸崖絕壟,不盡的滔滔大江,大戰時的處處陣跡,讚美赤壁的碑刻和詩篇,卻一直吸引著無數的金甲武將,文人墨客。  赤壁山險峻而又雄偉,臨江是拔空昂立的崖頭,猶如戰馬揚蹄,踏破萬頃煙波,奮然北馳。石壁西惻鐫刻著的「赤壁」二字,相傳為東吳大將周瑜所書,因是巨手神筆,力蓋千鈞,字跡竟透過石崖到了山後,映出了反體的「赤壁」二字。雖經千年風雨的侵蝕,驚濤駭浪的拍擊,字跡至今清晰完整。石壁上還有石刻詩詞,為歷代文人雅士憑弔古人所題詩賦。唐代詩人李白在遊覽赤壁時寫出下了“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的著名詩句。赤壁山崖頭建有“翼江亭”。相傳赤壁之戰時,這裡是周瑜破曹觀戰之哨所。  與赤壁山緊緊相連的西屏山,山下有雙獅滾球和層層石階直登“拜風颱”這裡是當年諸葛亮火燒戰船而拜祭東風的地方。拜風颱上有設計精巧、光彩奪目的“拜風閣”,有金碧輝煌、雕龙画鳳的“武侯宮”。武侯宮大殿上,供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全身塑像,袍帶飄逸,栩栩如生。當年赤壁鏖戰的大批出土文物就陳列在此。  距南屏山不遠,有座金絲山,據說是赤壁之戰時龐統夜讀兵書,巧獻連環計,火攻破曹的地方,因此建有“鳳芻庵”(龐統字“鳳芻”)。  黃州赤壁  長江北岸的古城黃州(現在的黃岡市)是個有名的遊覽勝地,著名的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就在這裡。  為什麼黃州赤壁又叫“東坡赤壁”呢?這就得從蘇軾講起。  黃州西北有座赤鼻山,靠江邊的岩石突出下垂,顏色赭赤,屹立如壁,所以又稱赤壁。赤壁背山面江,風景優美,蘇軾經常約請一些友人,到這裡瀏覽。  公元一○八二年七月十六日晚上,蘇軾和幾個友人駕著小船,遊覽赤壁。回來之後,蘇軾就寫了那篇有名的《前赤壁賦》。過了三個月,他和兩個友人再遊赤壁,又寫了一篇《後赤壁賦》。這兩篇賦文非常優美。人們對這兩篇賦給予很高的評價,所以把黃州赤壁稱為東坡赤壁。  遊人來到黃州,走出古漢川門西行,便看到不遠處綠樹紅牆、重樓疊閣的建築群,分佈在赤色的赤鼻山上。這就是東坡赤壁了。  一座蘇軾的全身立像雕塑屹立在江畔。他頭戴東坡巾,腳登人頭靴,背手執卷,衣衫飄拂,生動地再現了詩人當年面對大江吟詩作賦的神態。  這裡的古蹟大多和蘇軾有關,如二賦堂、坡仙亭、留仙閣、碑閣等。雕簷畫廊、精巧美觀的二賦堂內,有蘇軾前後《赤壁賦》的木刻和石刻,所以名為“二賦堂”。坡仙亭內有蘇東坡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草書手跡石刻。這幅草書,是他醉酒後寫下的,筆勢奇勁,瀟麗無拘,公認是蘇貼中的珍品。亭內還有蘇軾畫的《月梅》石刻,畫面上新月高掛,一株老梅,古樹新枝,露出一縷生機。 赤壁最佳旅遊季節 赤壁最佳旅遊季節:春(3月到5月)、秋(10月至12月)兩季。

特色

肉糕是鹹寧地區一道名菜,赤壁人對它則獨有情鍾,吃肉糕成為赤壁的一種世風。民間紅白喜事宴席上少不了肉糕,且上第一道菜先上肉糕。在民間有“無糕不成席”的說法。提起肉糕,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相傳楚王嗜魚成性,但又時常被刺卡喉嚨而惱火,許多廚師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後來,有一赤壁廚師在剖魚時意外發現魚刺很容易和肉分離開來,於是把分離出來的魚肉和豬肉參與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塊型。楚王食之,驚喜不已。肉糕從此問世,而且名聲大震。從那時起,廚師告老還鄉把技藝傳流到民間後,人們把肉糕捧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赤壁人直到現今喜愛吃肉糕只興不衰。 荊州地跨長江兩岸,臨漢水之濱,境內河流湖泊,星羅密布,以產各類色淡水魚為盛,可謂“魚米之鄉”,長期以來形成了荊州人的重魚食俗,荊州的四大名餚“龍鳳配”、“魚糕丸子”、“皮條鱔魚”、“冬瓜鱉裙羹”以及“雞茸魚肚”、“黃陂三合”、“沔陽三蒸”等特色菜無不與魚有關,真應了荊州人“無魚不成席,無魚不成禮儀”的這句話。荊州屬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其民間飲食文化也源遠流長,形成了其獨特的地方特色,如著名的“八寶飯”便源自荊州的聚珍園,還有源於東漢年間“食餌”習俗​​的“九黃餅”等,個中都有著和楚文化的密不可分的關係。荊州也有一些小吃城、美食街、夜市之類的地方,可供遊客品嚐當地的特色,另外一些著名的酒樓飯店,如“聚珍園”、“小藍鯨特色店”等,都有著獨特的荊州特色招牌菜。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