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
黃龍洞又稱黃龍泉,位於索溪峪自然保護區東部,索溪峪鎮東7公里(索溪峪河口村)的一座山腰上。已開發的洞內景觀面積約20公頃,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層,長13公里,最高處百餘米。屬石灰岩地下河侵蝕型洞穴。兩層水洞與兩層旱洞上下縱橫,形成洞下洞,樓上樓螺旋結構,最大洞廳的面積12000平方米,可容納上萬人。洞內有一個水庫、兩條陰河、三條地下瀑布、四個水潭、十三個大廳、九十六條遊廊。洞內流痕、邊石、倒石芽、倒鍋狀窩穴階段發育良好,鈣質石積物呈五顏六色,絢麗多資。穹頂石壁滴水沉澱的石乳、石柱、石筍、石幔、石琴、石花,如水晶玉石,琳瑯滿目,異彩紛呈,美不勝收,有“地下迷宮”之美稱。 現分龍宮、水晶宮、石琴山、天仙水、鄉水河、迷宮等遊覽線。龍宮是黃龍洞中的精華,面積約1600平方米。“龍王寶座”位居中央,數以千計的石柱、石筍林立四周。此外,洞內還有音響石。洞中瀑布,最高50餘米。洞中有水又有山,尤其是洞中有山,在國內溶洞中實為罕見。令人稱奇的是,叩擊洞中石琴山上的鐘乳,便能發出動聽的絲竹管弦之音。所有鐘乳石中,又以定海神針最為驚奇。定海神針高達19.2米,直徑10厘米,通體透明,直抵宮頂。1998年,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張家界分公司以1億元人民幣對該石柱進行投保,開創為世界自然遺產某一局部景觀投保之先河。 黃龍洞幾乎包含了洞的全部內容,“龍宮”等廳在全國的石灰灰岩溶洞中,可奪“單項冠軍”,對整個洞作綜合評比,可得“全能冠軍”,是我國目前類型俱全,造型極為奇特的著名洞穴。該洞的規模與景觀,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土家人自古愛吃辣,辣椒即能開胃又能健脾還能助消化,小孩能吃,老者也能吃,男人能吃,女人也能吃,有句俗語形容得最為恰當:“三日不食辣,心裡就像貓爪抓,走路腳軟眼也花”。最為常見的吃法有:炒辣椒、剪辣椒、油榨辣椒、酸辣椒、醬辣椒、辣椒水、辣椒湯等等。 除了辣椒外,土家人還特別鍾愛吃具有臘、酸、醃製味的菜食。 臘味菜的製作,首先準備好食鹽、辣椒、花椒、胡椒等香料粉,再將其均勻抹在動物的鮮肉上,放人盆中醃上三五天,最後將其懸掛,下面用濕柴火不停的薰烤,致使其色黃、味香為止。通過臘制的風味菜有——臘豬肉、臘羊肉、臘牛肉、臘狗肉、臘豬蹄、臘香腸、臘豬肝、臘豆腐、臘血豆腐等等,一般的吃法是燉著吃,但也可以炒著吃,其味妙不可言。 酸味菜的製作主要是將各種蔬菜或動物的肉,通過精心調料後用一個鹽水瓷壇盛裝,讓其在真空下發酵,產生獨特的酸味,常見的菜譜有——酸青菜、酸蘿蔔、酸鹽菜、酸辣椒、酸豆角、酸野菜等等,吃法一般是炒著吃,也可以不炒而直接食用。 醃製菜譜的製作較為簡單,一般是將蔬菜置入帶有鹽的開水中,然後用木蓋加重物壓上,二天后便可食用,常見的菜譜有——醃辣椒、醃蘿蔔、醃大豆菜、醃青菜、醃小白菜等等,製作雖簡單,但吃起來別具風味。 除了辣、臘、酸、醃製菜譜外,土家家常菜還有:和渣、南瓜湯、苦瓜湯、紅薯粉絲、蝦米湯、米豆腐、粉蒸肉、三下鍋、扣肉、岩耳燉雞、泥鰍煮豆腐、索溪魚等等。此外野菜類有地米菜(雷公耳)、野葛粉、蕨粑、百合、椿芽、野芹菜、野腳板(多生於水田中)、馬王苦、冬菇子葉、汁儿根、雞肉菌、油菌、樅菌、野木耳、南金薑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