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黎苗民族歌舞長廊

五指山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海口至三亞的公路中線,在通甚市至保亭縣一帶約十幾公里的路段兩側,共有十幾家黎苗風情旅遊村寨,每個村寨長年可供遊客體驗民族風情,觀賞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黎苗民族歌舞長廊。通甚黎族山寨、番茅黎村、番空旅遊村是黎苗民族歌舞長廊中主要的參觀點。各參觀點以民族歌舞著稱,其民族歌舞豐富多彩、純樸優雅、真實反映黎苗民族風情和生活。 跳柴舞 黎族地區,山高林密,相傳先民們建茅屋時,竹竿不斷從屋頂滑下,人們為避免打腳碰頭刺臉,便不斷地跳呀躍的。這情形頗具趣味,就逐漸模仿和改進,形成了"跳柴"。"跳柴",黎語稱"轉涉";跳竹竿,黎語稱"俊孿""卡咯"。跳時,人們在曬穀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地擺開兩條小腿般粗的四方木(木桁條)或圓木,其上橫架上若干手腕般粗的圓木條,打柴者相對地雙手各執著一根圓木條的尾端,按一致的節拍將圓木條與四方木,圓木條與圓木條相互叩擊,這叫“打柴”。在有規律、有節奏的叩擊聲裡,跳柴者圓木條分合的瞬間空隙中,不但要敏捷地進進退退,還要自然地做各種花樣的舞蹈動作和表演,這叫“跳柴”。海南省歌舞團舞蹈編導朱慶元經過多年細心琢磨,將木料車旋成碗口大木輪,套於竹竿抓把的兩端,即是將橫在隊形中間的那兩條四方木(木桁條) ,高度"濃縮"成了兩個木輪,使之得到"解放",顯得簡潔輕便和靈巧明快,使演員更自由瀟灑地變換各種隊列圖形。 錢鈴雙刀舞 黎族男子很崇尚能武,錢鈴雙刀舞,就是很好的例子。錢鈴棍有兩尺長,兩端各繫著一串銅錢。有錢鈴棍意喻扁擔,錢鈴則意喻山蘭豐收(一種旱稻)的說法。舞時,身裝傳統服飾,頭纏紅布的一大漢手執八寸雙刀,與另一手持錢鈴棍者對鬥。那閃亮的雙刀四面勇猛地向持錢鈴棍者佯刺,跳這舞時,往往在一個特製的大簸箕裡進行,這就更需刺者有血戰到底的武士氣概,而擋者則需有臨危不懼的大將風度了。 觀看民族歌舞演出,不僅陶冶情操,而且得到藝術上的享受。黎苗民族歌舞長廊的出現是海南依靠全社會共辦大旅遊的結果,受到海內外遊客讚賞。目前,旅遊部門擬總結經驗,幫助歌舞長廊進一步提高水平,將使之成為海南特色旅遊產品向海內外介紹。  

特色

可以品嚐黎苗的美食野味,像山蘭的竹筒飯、魚茶、五色飯,烤製的蚱蜢、四腳蛇,酸味的“南殺”,長竿齊飲的山蘭酒,讓你胃口大開。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