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
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美的江蘇省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先驅、晚清狀元張謇於1905年創辦,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建成之初佔地35畝,藏品分天產、歷史、美術、教育四部,主要陳列於南館、北館等展館內,而大型文物標本則展示於室外。苑中廣植花草樹木、養殖珍禽鳥獸,與室內展品呼應,另有各種園林設施點綴其間,由此營造成一種高雅精緻而又輕鬆閒適的氛圍。這種館園結合的特色反映著創始者獨到的博物館理念。1988年南通博物苑被國務院公佈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通博物苑是中國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民族實業家張謇於清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5年1月14日)創建。是目前保存下來的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南通市。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元1906年1月3日),張謇又將興建中的公共植物園規劃為博物苑,佔地23300平方米,後擴大為71800平方米,建立了中館、南館、北樓和東樓。苑內有4個陳列館,陳列自然、歷史、美術、教育四部分文物與標本。中館為三開間中式平房,上部加蓋一間二層尖頂小樓。南館平面凸字形,為一座西式二層樓房。北樓為五開間二層中式樓房。東樓為一座中式樓房。苑內種植樹木花草,飼養鳥獸,並有亭榭、假山、荷池等園林建築。1912年改稱南通博物苑。苑內文物、標本來源於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贈、售予。1914年編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錄文物、標本2973號,1933年增至3605號,每號一件至數件不等。 1905年底,張謇在南通營建博物苑,開始了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實踐。同年,他還上書清政府,建議為順應世界發展潮流、適應中國社會需要,在京城創辦博物館,進而推廣到中國各地。張謇的熱忱建言,沒有被沒落的清政府採納,而他克服艱辛、苦心經營的博物苑卻獲得成功;他對博物館的精到論述,也成為中國博物館學的理論基石。本屬江頭海角的小城南通,因此而成為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祥地。 南通博物院1938年3月後,南通博物苑淪為日本侵略軍的馬厩,慘遭破壞,博物苑的藏品除少量轉移它處外,大部分被劫被毀。新中國成立後,博物苑才獲得新生。歷經百年滄桑,如今的博物苑有了新的發展,總佔地面積擴展為7萬多平方米。經過全面規劃和建設,作為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北部,原有的南館、中館和北館等老建築受到完好地保護,一些毀失的早期場景,還將逐步得到復原;西南部開闢為新展區,新建的現代化新展館,除佈置有基本陳列外,還經常不定期地舉辦臨時性展覽;規劃的東部將建成文博景廊、南部將建成生態展示區。整個苑內新老建築組合和諧,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優美的園林環境,既彰顯歷史的典雅,亦洋溢著新時代的光彩。 南通博物苑的藏品以歷史文物與自然標本並重,總數近5萬件。歷史文物以見證地方歷史的文物為主,時間跨度自新石器時期直至當代;自然標本既有反映南通地區動物、植物等自然資源的藏品,同時也廣集國內外珍貴的岩礦石、化石及珍稀動植物標本。 南通博物苑繼承張謇“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辦館理念,尤其註重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活動,積極進行文化傳播,除利用自身陣地,還將展覽辦向社區或學校。形式多樣的教育工作,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近年來南通博物苑先後被定為江蘇省“學校德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成為人們了解南通、親近科學、接受文化熏陶以及旅遊休閒的理想場所。創辦人張謇詠嘆的“濠南苑囿鬱璘彬,風物駢駢與歲新”,正得到真實的體現。 南通博物苑地址: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