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南十全街,佔地僅0.54公頃,始建於南宋,舊為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花園名為“漁隱” 。至乾隆年間,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造園,因面臨王四巷(即今闊街頭巷),便取諧音而定園名為“網師園”。網師乃漁夫、漁翁之意,又與“漁隱”同意,含有隱居江湖的意思。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評價網師園“地隻數畝,而有行回不盡之致;居雖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樂。柳子厚所謂'奧如曠如'者,殆兼得之矣。”民國年間,軍閥張作霖以此園作為禮物送給他的老師張鈞鑾,後來主人居於北國,網師園就租給了書法家葉恭綽和張大千兄弟倆。 網師是漁夫、漁翁的意思。網師園是蘇州最小的園林,佔地僅0.53公頃,但園內山池廳堂佈局緊湊。東部住宅區正門在闊家頭巷,是封建官僚中型住宅的代表作,大門照牆內盤槐當前,並設有東西巷門。大門額枋前面置有;閥閱(門簪),作圓柱形,其端為葵花裝飾,左右兩旁置有砷石(抱鼓石),這是顯貴的門第形式。從南到北,有轎廳、大廳和內廳等三進高敞的屋字,裝修得精工雅潔。園中有景點小山叢桂軒、樵風徑、月到來亭、殿春移。 小山叢桂軒是園中主要建築,取《楚辭·小山招隱》“桂樹叢生山之阿”和北朝散文家庾信《枯樹賦》“小山則叢桂留人”句意為名。 樵風徑在水閣西側,為一條高低蜿蜒的爬山走廊,取意於宋之門問詩句:“歸舟何慮晚,日暮有樵風”和杜牧詩句:“陶潛宮罷酒瓶空,門掩楊花一徑風”。 月到來亭循樵風徑北行可至月到來亭。取唐代文學家韓愈詩句“晚色將秋至,長風送月來”為名。亭中懸大鏡一面,鏡中之景與鏡外之景交相映襯,別有韻味。亭北有看松讀畫軒。內部陳設精雅,當年是主人的書房。軒東側為竹外一枝軒,軒名取宋代大詩人蘇拭“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詩意。水池北岸偏東有集虛齋和五峰書屋,是一組樓閣建築,登上小樓遠眺,小園之景盡收眼底。 殿春移西部內園,佔地一畝,園中有屋字、亭廊、泉石、花草,集中體現了蘇州庭院佈置的匠心,取得了園中有園、景外有景的藝術效果。從看松讀畫軒那一排花樹掩映的鏤窗花牆中望出去,只見一片精巧閑靜,古樸幽雅的景緻,這就是殿春移。殿春移有精巧雅緻的書齋兩間,裝飾古樸無華。齋後小天井裡壘置山石,種植梅、竹、芭蕉,透過一個個鏤空花窗,構成一幅幅畫圖,美不勝收。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