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俞樾故居

蘇州市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即曲園,位於人民路馬醫科43號,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俞樾(1821 1906 )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後受咸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義”,因而罷官。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達40餘載,曾先後主講蘇州紫陽書院、杭州詁經精舍、德清清溪書院、菱湖龍湖書院、上海求志書院等。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俞樾平生勤奮治學,著作極豐,有《春在堂前書》,近五百卷。 俞樾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資助,購得馬醫科巷西大學士潘世恩故宅廢地,親自規劃,構屋30餘楹,作為起居、著述之處。在居住區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則全”之意,構築小園取名“曲園”,宅門懸李鴻章書“德清餘太史著書之廬”橫匾。 故居佔地共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進,其東又建配房若干,與正宅之間以備弄分隔有相互勾通。其西、北為亭園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對正宅形成半包圍格局。正宅門廳和轎廳皆為三間。第三進為全宅的主廳,名“樂知堂”,面闊三間,進深五界,為全宅唯一大木結構採用扁作抬樑式的建築,用料較為粗壯,裝飾樸素簡潔。這里為俞樾當年接待貴賓和舉行生日祝壽等喜慶活動的場所。第四、五進為內宅,即居住用房,與主廳間以封火山牆相隔,中間以石庫門相通;均面闊五間,以東西兩廂貫通前後,組成一四合院。樂知堂西為春在堂,面闊三間,進深四界。堂前綴湖石,植梧桐,為俞樾當年以文會友和講學之處。南面為“小竹里館”,為當年俞樾讀書之處,館南小院載竹。春在堂北突出一歇山頂小軒,名“認春軒”。軒北雜植花木,疊湖石小山為屏,中有山洞蜿蜒。穿山洞有折,東北隅為面闊兩間的“艮宦”,乃昔日琴室。循廊西行,有書房三間,名“達齋”。出達齋沿廊南行,有一小亭,三面環水,池名“曲池”,亭名“曲水”。池東假山上有“回峰閣”與亭相對,假山中原有小門與內宅相通。亭南曲廊通春在堂。小園面積僅200平方米,建廊置亭​​,結構佈局曲折多變,頗有小中見大之奇。 1954年,俞樾曾孫著名學者俞平伯先生將曾祖故居捐獻歸公。1957年整修樂直堂、春在堂、小竹里館等廳堂及小園。故居先後由市文聯、戲曲研究所、評彈團、科學之家等單位使用。十年動亂中,廳堂損壞嚴重,園中假山、亭閣、曲廊、水池及花木被毀殆盡,並於其間建三層居民住宅樓一棟。1980年俞平伯、顧頡剛、葉聖陶等知名人士聯名呼籲修復。1982年由市園林局實施對故居廳堂建築的維修,至1983年完成了樂知堂、春在堂等主要廳堂的修復工作。1986年由市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按名人故居進行陳設佈置,並於當年10月開放,供人參觀。1989年又動遷居民20餘戶,拆除園內三層住宅樓,修復門廳、轎廳和園中亭、廊、齋、閣等建築及曲池。1990年繼續恢復假山,補栽花木。目前俞樾故居的廳堂及小園已全面開放,供人參觀。所餘兩進內宅上房及東側配房,仍為居民使用,將列入下一步整修規劃。

特色

盱眙怪怪龍蝦(口味:23環境:5服務​​:10人均:¥53) 地址:蘇州學士街492號(近景德路口) 電話: 65111534 地區:平江區-景德路沿線 菜系:小吃麵食 簡介: “蘇州最好吃的兩家龍蝦中的一家”。正如店名一樣,上龍蝦的方式“怪怪的”,“是用個小木桶裝上來的”;口味更是“怪怪的”,“和別家不同”,“可非常吸引人”,“咸、辣、香、麻”,“滋味一層又一層”,“回味無窮”。龍蝦弄得“算乾淨”,“個頭也大”。難怪價錢雖“貴了點”,可食客眾多,去的話“最好提前定個位子”。 推薦:怪怪龍蝦、十三香龍蝦。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