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
蘇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發達,其碑刻之盛,名冠江南。宋元以來傳世名碑甚多,具有數量多、內容廣、種類全、書畫美、鐫刻精等特點,因此在蘇州建立碑刻博物館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蘇州碑刻博物館是一座收藏、陳列、研究和展覽碑刻、拓片資料的地方專業博物館,坐落在蘇州人民路三元坊府學文廟內,與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東西相望,於1985年7月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府學文廟為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范仲淹任蘇州郡守時所創建,迄今已有960年的歷史。後經歷代擴修,佔地極廣,屋宇眾多,號稱“東南學宮之首”。 目前館藏碑刻1300餘方,拓片3500多張,其中有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四大宋碑,反映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碑刻、歷史名人畫像刻石、歷代儒學碑及書法叢貼等,江集了蘇州碑刻的精華。 宋代石刻四圖《平江圖》、《天文圖》、《地理圖》和《帝王紹運圖》,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價值。 《平江圖》為我國現存歷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圖,在世界上也是較早的城市現面圖。蘇州在南宋時稱為“平江”,碑圖因此得名。圖碑高2米,寬1.33米,南宋紹定二年(1227年)呂梗等製。圖上把官署、寺觀、廟宇、園林、城牆、城門、河流、山脈等都詳細刻劃出,形象而準確地反映了當時蘇州城的城市和城市佈局,是研究古代蘇州城市規劃的寶貴史料。《天文圖》碑高3.7米,寬1.2米,分上、下兩部分:上為星圖,下為釋文。星圖以北極為中心,繪有1440顆星。釋文共41行,每行51字,計2091字,簡述了天體、地球、南北極、赤道及日月食成因等天文知識,內容豐富,方位準確,在世界古代天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地理圖》,與西安的《華夷圖》、《禹跡圖》,並稱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三幅全國性地圖。碑亦分上圖下文兩部分,詳細刻畫出山脈、河流、湖海、森林、長城及各級行政機構路、府、軍、州的地位置,並將地名用“題榜”標明,極其醒目。刻圖與我國現在的地圖想對照,除海岸線出入較大,黃河、長江的發源地不清楚外,其餘基本相符。下部釋文共645字,大致記述了自夏禹到南宋的歷代版圖變遷情況。左下角沿有刻工王致遠的47字題跋。《帝王紹運圖》碑高2米,寬1.1為,亦上圖下文。上部以圖表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列出自黃帝起碼至南宋理宗止,共13個朝代247個帝號,另在左、右兩側列出秦六國、五代僭偽、春秋十二國、五胡十六國。下部釋文共550字,評述了古代“世道之理亂,五統之離合”,歌頌了宋太祖的立國之功。《天文圖》、《地理圖》和《帝王紹運圖》均為南宋黃裳所作。在戟門東部,闢有圖像室和儒學碑室,陳列不水則碑、府學碑、織造局圖碑以及歷代重修府學文廟等碑石。 反映明清經濟碑刻是刻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刻館藏品的一大特色。在總長240米的西邊复廊中,陳列有226塊經濟碑刻,內容幾乎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反映和記載蘇州手工業、商業資本主義萌芽的史料,更是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可以補正歷史記載的不足。 作為歷史名域的蘇州,千百年來書法名家,刻石高手輩出,留下了許多各具風格的書法藝術作品。東廊設置的書法廊,長達120米, 集中陳列了《人貼》、《過雲樓法貼》和《叢貼》。《人貼》,為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兩江總督鐵保委託蘇州知府周春田摹刻,咸豐八年(1858年)續刻,共五卷,匯集了范仲淹、文天祥及明代東林黨人、抗清志士的手札、詩稿、絕命詞及血疏等共32人的手跡,兼具書法和史料的雙重價值。《過去樓法貼》,清代所刻著名集貼之一,以過雲樓秘藏書法珍品精選匯刻而成,其中大部分是由原本墨跡摹刻,一部分則從所藏拓本中精選佳期本翻刻。內有褚遂良、定武、古本三種版本的《蘭亭貼》、釋智永《千字文》、文證明《落花千字文》等,都是難得的書法精品。 《從貼》,是從“環香堂”、“清暉閣”、“太虎齋”、“三松堂”等從貼中選出,重新編集而成,自晉“書聖”王羲之起,至唐、宋、元、明、清的名家法書,佳作如林。其中有范仲淹的《伯夷頌》,週天球、沈石田、文徵明、唐伯虎、申時行等人的詩文,還有楊補之繪四種梅花及名人菊品刻石,祝枝山狂草字碑和林則徐、俞樾所書格言碑,也十分引人注目。大成殿內闢有“蘇州歷史碑刻拓片陳列”,共展出拓片數百張,分歷史人物、名勝古蹟、吳中文獻、書法藝術四大類,其中有不少是珍品弧本。其中《韓世忠墓神道碑》碑文長達13900多字, 碑石這雄偉,碑文字數之多,均屬國內罕見。圖像碑有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白居易像、蘇東坡像、海瑞像、文徵明像、顧炎武像、章太炎像等,十分珍貴。《滄浪亭圖》、《瑞光塔圖》等名勝古蹟和晉陸機《平復帖》,三蘇手跡、祝允明草書、文徵明行草等,皆屬書法珍品。 蘇州碑刻博物館地址:人民路613號蘇州文廟內
未有提供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