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獨樂寺

薊縣

0.0評分

來自 0 條用戶點評

0人去過

|

0人想去

我去過 我想去

背景簡介

獨樂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獨樂晨光”。位於薊縣城內西大街,佔地10500平方米。始建於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於遼代,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據說安祿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該寺由山門、觀音閣和東西配殿組成。 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斗拱相當於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壯有力,為典型唐代風格,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山門上懸掛的“獨樂寺”匾額相傳是明代官吏嚴嵩所題。山門內有兩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衛兩旁,俗稱“哼”“哈”二將,是遼代彩塑珍品。獨樂寺山門正脊的鴟尾,長長的尾巴翹轉向內,猶如雉鳥飛翔,十分生動,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年代最早的鴟尾實物。 主建築觀音閣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閣下簷上高懸“觀音之閣”匾額,相傳為唐代李白所寫。觀音閣高23米, 木質,集我國木結構建築之大成,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木結構樓閣。觀音閣看似只有兩層,實際是一座三層式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物----在上下層之間還夾著一個用腰檐和平坐欄杆圍繞著建成的暗層。閣內有一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珍品,又是國內最大的觀音塑像。形體高大的觀音像,矗立在閣內中央的須彌座上,向上穿過二、三層平台,直入頂層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觀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親近如在人間。為顯示觀音法力高強,塑造者在觀音頭頂上又塑出十個小觀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觀音”之稱。觀音的兩側侍立著兩尊菩薩,面目豐潤,姿態優美,和唐代仕女畫一脈相承。觀音閣四壁,繪著五彩繽紛的壁畫,南牆大門兩側是四臂和三頭六臂的明王像,北牆後門兩側和東、西牆畫著十六羅漢。這些都是古代藝術中的精華。 在寺院內,有乾隆書壁碑,共28塊。長方形,橫豎皆有,嵌專修的矮牆上。全部是清乾隆皇帝手書名家詩。壁碑原放在薊縣與遵化齊界處清隆福寺行宮內。後移到薊縣馬伸橋議事廳,嵌四壁(後改為馬伸橋中學)。80年代因於橋水庫擴建,馬伸橋被淹沒,壁碑遷到獨樂寺院內。 獨樂寺自創建以來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色

未有提供

標題

背景簡介

特色

開放時間

交通

電話

溫馨提示

門票

其他

認證碼: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