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日喀則地區

城市概況

日喀則地區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南與尼泊爾、不丹、錫金三國接壤,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地區,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地區。經緯跨度在東經82°00′至90°20′和北緯27°23′至31°49′之間。全地區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邊境線長1753公里,接近全區邊境線長的一半,通外山口(便道)227處,是祖國西南邊疆的前沿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現有國家一類陸路通商口岸2個(聶拉木口岸、吉隆口岸),二類口岸1個(定結日屋),2003年,中印兩國就開放邊境貿易市場達成協議,亞東縣仁青崗即將開放。邊境互市貿易點21個,歷來是與南亞各國友好往來的重要門戶。318國道和219、214省道貫穿境內東西、南北,全地區通車里程9120公里。經濟結構以農牧業為主,在2003年全區各地市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排位中,我地區農林牧漁總值排第一位,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國內生產總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排第二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排第三位。全地區糧食產量佔全區的40%,商品糧佔全區的60%以上,畜牧業總量在全區各地市中居第二位。 行政區劃日喀則地區亦稱“後藏”,舊時屬於“衛藏”中的“藏”地,歷來是西藏的一個重要行政區域,建制多變。十三世紀,西藏納入中國版圖,元朝將西藏分為十三個萬戶,日喀則有曲美、夏魯、古美、拉堆強、拉堆洛、香巴六個萬戶。帕竹王朝時期,取消萬戶制度,在西藏建設十三大宗(相當於現在的縣),後藏有仁布、日喀則、白朗、江孜等宗。二十世紀初,西藏嘎廈政府把日喀則提升為“基宗”(相當於現在的地區),下設十六個宗和三十多個獨立溪卡(莊園)。和平解放後,分設日喀則、江孜兩個分工委。1956年,成立“基巧”級辦事處(相當專署級)。1959年,分別成立了日喀則、江孜專員公署,宗改為縣。1964年兩專區合併為日喀則專員公署。1978年,改稱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現轄1市17縣和1個口岸管理委員會,20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1759個村(居)民委員會,其中邊境縣9個,邊境鄉(鎮)54個,邊境村(居)民委員會549個。縣市數最多,佔全區的1/4,其中邊境縣數佔全區的1/2。 行署駐地日喀則市歷來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歷代班禪的駐錫地,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近年來,我地區進行了新城區擴建和老城區改造,實施了一大批市政工程,同時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和雙擁共建城市。 民族人口2003年底,全地區總人口為64.74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藏族人口占人口總數的95%。除藏族外,還有漢、回、蒙、土、滿、苗、壯等十幾個民族,約佔人口總數的5%,另有少數夏爾巴人。人口分佈相對集中於雅魯藏布江流域,西部牧區較為稀少。全地區農牧民佔總人口的90%以上。 地形地貌日喀則處於喜瑪拉雅山脈中段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谷地。整個地形複雜多樣,基本上由高山、寬谷和湖盆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山脈橫亙全境南部的喜瑪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間高峰林立,萬山高聳。日喀則境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 即珠穆朗瑪峰(8848米)、洛子峰(8516米)、馬卡魯峰(8463米)、卓奧友峰(8201米)、希夏邦瑪峰(8012米)。其中位於中尼邊境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號稱萬山之首。它雄居地球之巔,昂首天外,俯視群山。另外還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這些山峰綿延逶迤,終年積雪,冰川懸垂。除喜瑪拉雅山脈的高峰外,還有卡如拉、加措拉、馬拉、仲拉、拉吉、馬熱拉等眾多高山。這些突兀峻立的山脈和高峰構成了最壯麗的自然景觀,是旅遊、探險和科學考察的理想去處。 平原藏南谷地上段的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是我地區最大的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寬谷和江孜--日喀則平原組成。另有喜瑪拉雅山脈北側、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它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這些谷地地勢平緩,土層較深,水源較充足,適宜青稞等高寒農作物生長,是日喀則最主要的農業區。 河流全地區河流密布,大小河流100餘條。西藏第一大河雅魯藏布江發源於仲巴縣傑瑪央宗冰川,由西到東流經仲巴、薩噶、吉隆、昂仁、拉孜、薩迦、謝通門、日喀則、南木林、仁布十縣市,境內長度700 多公里,流域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年楚河是地區另一條重要的河流,發源於康馬縣,流經江孜、白朗,在日喀則市匯入雅魯藏布江。境內其它河流還有朋曲河、多雄藏布、仲曲河、絨轄河、波曲河等。除少數內流河外,均屬印度洋水系。河流水源主要靠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水溫偏低,含沙量小,水質好。徑流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小。 湖泊境內有大小湖泊40多個。以西部的仲巴縣、昂仁縣境內為多。面積大於200 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個,分別為塔若湖(520KM2)、佩枯湖(300KM2)、扎布耶茶卡(235KM2)、許如湖(208KM2)。這些湖泊多為內陸湖,大都是鹹水湖或鹽湖,湖水富含鹽、硼、鈣、鈉等礦物質成分。在喜瑪拉雅山脈的雪峰冰川區,還分佈有眾多大小不等的冰川湖、冰磧湖等,其中長芝冰川附近有一小湖,海拔6116米,被列為世界“懸湖”之最。 氣候日喀則境內大致有三種區域氣候。喜瑪拉雅山以北、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區,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北的少部分地區屬高原亞寒帶季風半乾旱、乾旱氣候;喜瑪拉雅山主脊線以南地區屬高原溫帶季風半濕潤氣候。 主要氣候特徵為:空氣稀薄,氣壓低, 空氣含氧量小。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年平均日照時間達3300小時。高原紫外線強烈。氣溫偏低,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年平均氣溫西部亞寒帶地區為0℃, 東部溫帶地區為6.5℃,年平均日溫差西北部為16℃, 東部為14℃。乾濕季分明。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乾旱多風,低溫少雨雪,降水量不到全年降水的10%,為乾(旱)季或風季。五至九月為雨季氣候溫和,空氣濕潤,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的90%以上。多夜雨,多雷暴,多冰雹,夜雨量佔總降水量的70--80%以上。降水的空間分佈不均,東部較多,在200--430mm之間,西北部偏少,少於200mm。東部降水比西部早,降水年際波動大。無霜期短,降雪強度小,主要集中在亞東帕里--聶拉木--定日的南部一帶。喜瑪拉雅山南坡的亞東、樟木、吉隆、陳塘、絨轄終年溫暖,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最暖日平均氣溫在18--22℃,具有高山亞熱帶氣候特點。 資源土地資源地域廣闊,土地資源類型多樣。有耕地、草原、林地、荒灘、湖泊、沼澤等。其中:耕地面積7.77萬公頃,常年播種面積7.33萬公頃左右,主要集中在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朋曲河沿岸的河谷地帶。有些湖泊沿岸的狹窄地帶,地勢較低,牧草豐盛,也是農牧業較發達地區。尚待開墾荒地有3.3萬公頃; 草場總面積946.6公頃,可利用面積733.3萬公頃。草場較為零散,多為高山草甸型牧場。藏南谷地是西藏高原草質最好的地區,草質優良,西藏聞名的“桑桑酥油、帕里犛牛、崗巴羊”就產在該地區。宜林宜草河穀草甸有2萬多公頃,水源充足,草質好,適宜發展人工草場。仲巴、薩嘎、昂仁等縣為重要牧區;森林主要分佈於亞東、樟木、吉隆、陳塘、絨轄等喜瑪拉雅山南坡的部分地區。農業區適宜種植楊樹、柳樹等,已有大量人工造林面積。目前,全地區可採森林面積4.13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約1000萬立方米。 植物資源由於氣候類型複雜,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栽培植物,西藏農業生產歷史悠久,作物品種繁多,在河谷、湖濱地帶和一些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區,種植著喜溫、喜涼、喜濕、耐旱等不同生態類型的作物種類。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春青稞、春小麥、冬小麥、油菜、豆類等,尤以青稞種植面積最大。在吉隆、定日、亞東等喜瑪拉雅山河谷地帶還出產玉米、穀子、蕎麥等農作物。種植的主要蔬菜有白菜、蘿蔔、蓮花白、萵筍、菠菜、芹菜、韭菜、辣椒、蕃茄、黃瓜、大蒜等幾十種。部分地區還種植有少量的蘋果、核桃等果木植物。野生植物,常見的森林樹種中,有高山松、喜瑪拉雅冰杉、喜瑪拉雅云杉、樺樹、西藏落葉松等,其中長葉雲杉、​​鐵杉、長葉松、喜瑪拉雅紅豆杉、雪松屬名貴樹種。我地區還生長分佈著眾多的典型的高山植物,灌木叢叢,草甸片片。另外,還有廣為分佈的高山灌木等植物,這些高山植物多呈座墊狀,莖葉毛絨發達,長型大而色彩艷麗。在豐富多彩的野生植物資源中,藥材資源最為繁多。常用藥品種有貝母、黨參、蟲草、天麻、雪蓮花、黃芪、胡黃蓮、獨角蓮、紅景天、當歸、大黃、首烏、紫苑等約300種,這些藥材產量高, 既是常用的中草藥,同時也是當地獨具特色的藏藥的重要成份。 動物資源日喀則地區幅員遼闊,地形複雜,河湖眾多,草原廣袤,森林集中,氣候獨特,繁衍生息著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家養動物主要有犛牛、黃牛、​​犏牛、馬、驢、山羊、綿羊、豬等,它們大都有適應高寒、缺氧、低壓特殊高原環境的性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特別是被譽為“高原之舟”的犛牛為高原環境所獨有,性喜冷涼氣候,用途極廣。野生動物可分為獸類、鳥類和魚類。生活在喜瑪拉雅山南坡亞熱帶、溫帶叢林中的有小熊貓、長尾葉猴、野牛、棕熊、黑熊、金錢豹、獼猴、野豬、河鹿、野貓等幾十種。生活在永久積雪線附近有號稱“高山之霸”的雪豹和爬山越嶺的岩羊。在喜瑪拉雅山以北高原上的獸類有野犛牛、野驢、岩羊、羚羊、黃羊、狐狸、灰兔、獐子、野狼、猞猁、旱獺、豺等近百種。鳥類有馬雞、藏雪雞、喜山禿鷲、黑頸鶴、血稚、魚鷗、野鴨、斑頭雁、紅嘴鷗、棕頭鷗、赤麻鳥、太陽鳥、山雀、鴿子、斑鳩、麻雀、山鷹等200多種。在上述鳥獸之中,野犛牛、野驢、藏羚羊、岩羊、雪豹、黑頸鶴等均屬國家保護動物。魚類資源主要由裂腹魚亞科和條鰍屬類組成。其特點是皮厚肉多,刺少,脂肪多,味道鮮美。亞東鮭魚只見於亞東的河內,尤為珍貴。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較為豐富,開發利用前景較為可觀。根據普查找礦結果,在全地區18個縣市發現礦床、礦(化)點及找礦線索234處,其中有金、 銀、鋅、鉛、鋰、銻、汞、銅、鐵錳、銫、鉻、硼、雲母、砷、食鹽、芒硝、鉀、水晶、硫、磷、明礬石、煤、泥炭、油頁岩、菱鎂石、瓷土、石膏、石墨、石灰石、仁布玉石等46種。其中硼砂儲量較大,僅仲巴縣秋里南木湖一處就達83.2萬噸。另外,謝通門縣、拉孜縣的金礦,日喀則市、仁布縣、白朗縣的鉻鐵礦,昂仁縣、定日縣的鉛鋅礦等都具有一定開採價值。目前已被少量開採利用的有煤、硼砂、玉石、食鹽、石灰石、大理石等。 能源資源日喀則地區的能源主要有水能、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等,尤以水能資源最為豐富。初步估計,僅雅魯藏布江、年楚河等河流,年徑流量就達270 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約為1000餘萬千瓦。全地區現有發電裝機5萬餘千瓦,日喀則電網已併入藏中電網,電力供應可靠充足。城農網一、二期項目實施後,城鄉電網基本覆蓋了腹心的日喀則、江孜和白朗等縣市所有鄉村以及其他縣城駐地和重要鄉鎮。高原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目前,地區建有太陽能實驗站,太陽灶的使用在一些城鎮較為廣泛。另外,在溫室種植蔬菜、太陽能取暖等開發利用方面也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礦泉資源日喀則有著明顯的地熱顯示,形式多種多樣,沸泉、熱泉、溫泉等較為普遍。目前普查結果表明,全地區共有溫泉點94處。尤以拉孜的錫欽泉、謝通門縣的卡嘎泉、亞東帕里的康布泉、薩迦的察絨泉和定日的高山泉較為著名。這些泉都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洗浴之後,不僅可以解乏爽身、滑膩肌膚,還能治療諸如胃病、腎炎、皮炎、關節炎、傷損骨折、神經麻痺等病症。昂仁的達甲泉是中國最大的間歇噴泉,水溫高達85--86℃,沸泉口近百個,噴出水柱高達四、五十米,景象頗為壯觀。礦泉水資源分佈較廣,清潔純淨,富含碘、鍶、鋅、硒、鈣、鋰、鈉、偏矽酸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成分,對治療食慾不振,促進骨骼發育,改善心血管功能,預防甲狀腺腫等有一定的療效。其中最著名的是崗巴縣的曲登尼瑪礦泉水。另外,江孜、定日、日喀則等地也有上好的礦泉水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主要景觀珠峰•珠峰自然保護區珠穆朗瑪峰是日喀則地區的重要標誌之一,“珠穆朗瑪峰自然環境保護區”是日喀則地區最有特色的一個集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區域。該保護區於1988年10月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1993年11月又經國家林業部環境保護局報請國務院定為國家級保護區。珠峰自然保護區包括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和定結縣的大部分地區,面積3.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萬餘人。保護區分為核心保護區、緩衝區和經濟開發區三個區域。 珠峰自然保護區全部處於喜瑪拉雅地層、地質構造區中,跨越面積大,高差懸殊,地表形態復雜多樣,高山地貌和冰川景觀極為典型。保護區內,植物類型多樣,從低到高依次為山地亞熱帶常綠半常綠闊葉林、山地暖溫帶常綠針葉林、高山亞寒帶灌木叢、草甸系統。在保護區內,還棲息有眾多的珍稀動物,僅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就有幾十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9種, 二類保護動物21種。這裡還發現了大量的熱帶植物化石和三趾馬動物群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起,探索自然奧秘的好場所。同時在珠峰保護區內還保存有獨特的喜瑪拉雅文化形態,其文化價值有待於人們去進一步認識和研究。 扎什倫布寺座落在日喀則城西尼瑪山東尾的紮什倫布寺(簡稱扎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之一。據記載,扎寺為黃教始祖宗喀巴的弟子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主持興建。到四世班禪羅桑曲吉擔任扎寺池巴(住持)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從此,扎什倫布寺成了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順爾”。1961年3月4日,扎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4A級旅遊景區(點)。扎寺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周圍築有宮牆,宮牆沿山勢迤邐蜿蜒,周長3000多米。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餘間。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築,背附高山,座北向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平衡,和諧對稱。金頂紅牆的高大主建築群更為雄偉、渾厚、壯觀。 德慶格桑頗章德慶格桑頗章是班禪的夏宮,原建於貢覺林卡(東風林卡),叫貢覺林宮,1954年,貢覺林宮被洪水沖毀。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國家撥出50萬大洋專款,修建了德慶格桑頗章,故德慶格桑頗章又稱為新宮。新宮位於日喀則城西,主體建築內,有班禪大師起居臥室、辦公室,大小經堂五間,佛像一百餘尊。新宮建築風格融傳統與現代於一體,既古樸典雅,又雄奇偉麗。宮院內林木蔥籠,花卉遍布,景色宜人。 薩迦寺薩迦寺座落在薩迦縣城,距日喀則149公里。薩迦寺有南北寺之分,通常人們說的薩迦寺是指薩迦南寺。公元1288年,根據八思巴的授意,本欽•釋迦桑佈建了薩迦南寺,以後,歷代昆氏子孫(薩迦王朝統治者)都對寺廟進行擴建,形成今天薩迦寺的規模。該寺建築面積14700平方米,外圍築有城牆,高5米,厚近2米,四隅各有角樓一幢。主殿頂屋架, 中間四根柱子尤為粗大。其中最粗一根柱子直徑1.5米, 叫“甲納色欽嘎那”,意為“皇帝送的柱子”。早在公元十一世紀,許多宗教高僧學者薈萃於此,寫下了不少名作,留下了許多佛學專著,為燦爛悠久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光彩。歷史上薩迦寺在完成祖國統一,鞏固祖國疆域方面,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薩迦寺號稱“第二敦煌”。據統計,該寺藏書達4萬餘卷, 尤以《布德甲龍馬》大藏經和國寶貝葉經最為珍貴。 古城江孜江孜距日喀則近90公里,此城的形成,起碼有六、七百年的歷史。吐蕃王朝滅亡後,各地土司割據,小王分立。據《年曲瓊》記載,當時江孜叫“年堆司雄仁母”,意為“年楚河上游長方形的金盆”,法王白闊贊看中了江孜這個吉祥福地,就在此建宮,創基立業。元朝時,江孜稱“杰卡爾孜”,簡稱“傑孜”,以後“傑孜”逐漸音變為“江孜”。到薩迦王朝時,江孜修建了白居寺,從此,信徒雲集。加上江孜位於薩迦、日喀則之東、亞東關口之北,是當時這三地通往拉薩的必經之地,故佛教徒和商賈遊人多匯聚於此,江孜很快發展為日喀則的有名城鎮。 熱拉雍仲林寺熱拉雍仲林寺位於南木林縣境內,居奴馬鄉玉拉傑桑山腳處​​,距日喀則90公里(大竹卡渡口過江北行4公里),海拔3750米。熱拉雍仲林寺, 是西藏苯教重要寺廟之一,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乾布執政時期,但在公元8世紀藏王朗達瑪執政時期被毀。藏歷十四繞迥馬年(公元1834年), 苯教怙主達瓦堅贊經得十世達賴喇嘛和八世班禪喇嘛及攝政王達察•丹白貢布同意修復了該寺,距今已有160年曆史。該寺萬佛一見得解塔殿內有5座歷任塔布和經師的靈塔。藏經殿內有苯教《甘珠爾》和《丹珠爾》金汁書寫的經書,具有很高的科考價值和觀賞價值。 雍則綠錯湖雍則綠錯湖位於仁布縣德吉林鄉,距仁布縣城約70公里。相傳此湖能顯示今生來世的禍福,因此,雍則綠錯湖被群眾視為可以“觀相的神湖”。 發展成就 自民主改革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和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特別是上海、山東、黑龍江、吉林四省市和寶鋼、中化兩大企業的無私援助下,地委、行署團結帶領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西藏經濟加快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確保國家安全和西藏長治久安,確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和“一加強、兩促進”(即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從加快發展到跨越式發展,促進社會局勢從基本穩定到長治久安)三大歷史任務,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對口支援和社會局勢持續穩定等歷史機遇,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取得了顯著成績。 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2003年,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33.7億元,經濟增長速度為16.1%。地方財政淨收入9715萬元,增長1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840.78元,比上年增長8.7%。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一二三產業比例為34:21:45。經濟作物和飼草料播種面積佔總播種面積的34.5%。。鄉鎮企業產值3.12億元,多種經營收入5.46億元。農牧民群眾勞務輸出21萬人次,創收近2.5億元。 2003年全地區糧油總產388247.5噸,人均約600公斤。年末牲畜存欄570.86萬頭只匹,全年肉類產量28546.68噸,奶類產量58685.56噸。全年邊境貿易實現進出口19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03.9%,其中進口16552萬元,增長107.5%,進口3103萬元,增長86.7%。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7.6323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4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840元。 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地區國有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0630.9萬元,實現利潤760萬元。積極推進珠峰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組建工作。落實加快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7個方面的文件精神,為各種類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共辦理招商引資項目13項,總投資1.8億元。私營企業發展到117家,註冊資金20649萬元。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0708戶,從業人員15081人。舉辦了兩次地區性物交會,完成交易額6241萬元。接待國內外遊客26.95萬人次,實現收入1.18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去年全地區共實施項目577個,完成投資2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億元,同比增長63.4%。完成了日江公路、年河水毀修復、濱河大道、雅江大橋、扎什廣場、喜格孜步行街和年河整治年度工程等重大建設項目。 援藏工作邁上新台階。對口支援我地區的上海、山東、黑龍江、吉林四省市和寶鋼、中化兩大企業援藏幹部,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中央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真抓實幹、開拓創新,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援助局面。援藏項目涉及交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工業、農牧業結構調整、增加農牧民收入、教育等諸多方面,為促進全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注入了強大動力,為今後對口支援工作奠定了紮實基礎。第三輪援藏計劃實施援藏項目443個,總投資6.452億元,截至目前共落實援藏項目409個,資金5.502億元。其中上海計劃實施援藏項目161個,總投資2.25億元,完成145個,1.95億元;山東計劃實施援藏項目198個,總投資2.1億元,完成190個,1.9億元;黑龍江計劃實施援藏項目51個,總投資1.022億元,完成47個,0.8億元;吉林計劃實施項目15個,總投資0.82億元,完成10個,0.61億元;寶鋼計劃實施援藏項目11個,總投資0.2億元,已全部完成;中化計劃實施援藏項目7個,總投資0.06億元,完成6個,0.042億元。選派了42名黨政領導幹部到上海參加了理論學習,組織48名鄉鎮幹部到吉林參加了農業、建築專業培訓等。 精神文明建設有新的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廣泛開展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理想道德、法制紀律教育。開展了“謀跨越,奔小康”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宣傳貫徹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建立與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思想道德體系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嘗試;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及創建工作意見,加強了對全地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指導,自治區級“巾幗文明示範崗”於4月份在地區國稅局掛牌;在全地區大力宣傳帕里模範邊防派出所和先進基層及優秀黨員先進事蹟,形成了積極向上輿論氛圍。建立了日喀則外宣網頁。認真組織了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四進社區”活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雙擁”創建和軍民共建活動,上海路、山東路被命名為“軍警民共建一條街”。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薩迦等3縣通過“普六”驗收,江孜等縣市“普九”力度進一步加大,康馬、仁布兩縣通過掃盲驗收。安排了148萬元的科技項目,太陽能開發利用、青稞旱作栽培技術推廣等取得一定成效。投資1598萬元,完成了拉孜、白朗、薩迦、南木林、崗巴縣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加強了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成立了珠峰文化傳播公司。成功舉辦了2003年珠峰文化節。紀念江孜抗英鬥爭100週年活動籌備工作和《美麗的日喀則》編輯出版工作進展順利,大型服飾歌舞劇《風情日喀則》被確定為“2003年泰國•中國西藏文化週”活動重要節目,昂仁縣迥巴藏戲被列入全國十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之一。薩迦寺維修進展順利。共有9縣市完成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任務。廣播覆蓋率達到90​​.14%,電視覆蓋率達到89.05%。提出並組織實施了年河四縣市廣播電視長廊建設規劃。農牧區合作醫療深入推廣,全地區合作醫療覆蓋率以縣、鄉為單位分別達到100%和97%,參加人數達到45.99萬人,佔農牧區總人數的79.4%。認真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截止去年底,全地區總人口64.745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8‰。 文化藝術蓬勃發展 文物資源十分豐富日喀則地區有2座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則市、江孜縣),有2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孜宗山、帕拉莊園)。有609處35類文物保護單位(點),文物有10萬餘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白居寺、夏魯寺、江孜宗山、吉隆卓瑪拉康、曲德寺、大唐天竺使出銘〈三位一體〉),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遍布18個縣(市),文物量佔全區近三分之一。 膾炙人口的日喀則民歌日喀則的民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有情歌、牧歌、酒歌、頌揚歌、奉敬歌、祝福歌。歌曲大都描繪勞動場面,歌頌祖國,讚美家鄉,比試競賽,談情吐愛等,內容豐富生動,語言精悍簡練,音韻節奏鮮活。 久負盛名的歌舞之鄉西藏被稱為“歌舞的海洋”,日喀則人以能歌善舞著稱。他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歌舞,歌舞相伴著他們的一生。提起民間舞蹈,自然會想到“堆諧”。“堆諧”以節奏歡快熱烈,舞步靈活多變,舞姿優美大方而風靡全藏,然而對日喀則來說,民族文化底蘊深厚,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蹈,何止“堆諧”一個。舞步輕快奔放,場面宏大的“果諧”;粗獷激昂的“斯馬”鼓舞;舞姿輕盈,歌聲優美動聽的吉隆“螺舞”;舞步有力整齊,歌聲和諧悅耳,莊重典雅的康馬“諧青”、定日“甲諧”;音樂美妙抒情,舞步柔軟優美的夏爾巴舞;豪放古樸的薩噶“甲諧”,氣勢宏大的“欽木”,以及​​“卡兒”、通門“梗”、“朗瑪”、“阿諧”等等都是在全藏享有盛譽的舞蹈。 獨舉特色的藏戲藝術藏戲是以民間歌舞的形式表現文學內容的綜合藝術。經過歷代民間藝人和知識分子的努力,創造了藏戲藝術。人們一般把日喀則作為藏戲的發祥地,把唐東杰布奉為藏戲始祖。唐東杰布,係日喀則地區昂仁縣人,他利用當時民間和宗教藝術中的某些戲劇萌芽或形式發展了藏戲藝術。

Go China 專家

更多

最HOT遊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