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航空
可至珠海或廣州。
由機場至市區:每個航班到達後即發車,先至拱北汽車總站,最後到香洲南坑市場對面機場客貨代理點。
由市區至機場:每個航班起飛時刻前150分鐘左右由香洲南坑市場對面機場客貨代理點發車,10分鐘後,到達珠航班售票處,再過30分鐘後由拱北中珠大廈出發,直達機場。
由機場至周邊縣市:每天18:00以後到達的航班旅客均可在機場乘坐直達中山、江門、新會、台山、開平等地的民航班車,18:00以前到達的旅客可根據情況在珠海市內轉車或乘坐由周邊縣市發來的回程民航班車。
公路 中山汽車站地址:孫文西路電話:8872149
市內交通
租車收費
出租小汽車一律使用計費器收費。10公里內按以下標準收費:
1.一類車(含公爵、大新牌)3公里起表收費10元(含燃料附加費),超出3公里每250米跳表一次收費為0.6元;
2 .二類車(含皇冠、桂冠、藍鳥、桑塔納及其他牌子)3公里起表收費9元,超出3公里每250米跳表一次收費0.5元。
3.夜間22:00--凌晨05:00加收20%;
4.候時費仍採計費器計費,每車每小時收費為22.5元,即每4分鐘跳表一次,收費為1.5元(不分車類)。
5.市區內載客不得向乘客收取過橋(路)費;市區外載客可向乘客收取實支過橋(路)費,單程車次回程的過橋(路)費由經營者負擔。
石岐乳鴿
石岐盛產乳鴿,以體形大、胸肉厚、肌肉飽滿、肉質嫩滑爽口而飲譽省港澳市場。石岐不少酒家飯館所泡製的乳鴿,也極為食客所喜愛。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旅集團富華宮的紅燒乳鴿,其色澤金黃,皮脆肉滑,骨軟味美,真是吃後齒頰留香,最為食家所讚許;而淮杞燉鴿,除湯味鮮美可口外,鴿肉亦極為嫩滑。不少酒家還各出奇招,使乳鴿製作花樣百出,如吊燒鴿、生炸鴿、鹵水鴿等等,都有不同風味,同受食客的歡迎。乳鴿作為中山的名菜,除色、香、味俱全外,還在於可兼作藥用食療,因乳鴿肉性溫平、入腎肺,有治肺腎傷損久患虛虧功效,還可治療皮膚惡瘡頑癬、癲瘋瘰癧潰瘍,故此菜式歷久不衰。
椒鹽水蛇
水蛇,過去屬價值較低的水產品,一般只用於煲水蛇湯或水蛇粥,十多年前也只賣幾角錢一斤。近十多年來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不少酒樓食肆把水蛇生削剝皮後斬件醃製,再放入油鍋生炸,上碟前加椒鹽拌勻,吃時按每件的彎卷狀況反向一拗,使骨與肉稍分離,再用牙撕其蛇肉,其香無比,誠為下酒佳品。因此,水蛇現已身價百倍,市場也賣至幾十元一斤了。
缽仔禾蟲
禾蟲,產於水稻田淤泥中故名。中山沙田廣闊,歷來盛產禾蟲,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滿,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節令之間,禾蟲鑽出泥面,這時用網具裝捕。禾蟲含豐富蛋白質、脂肪、鐵、磷和維生素B等,營養價值高,味道非常鮮美、香甜,極受珠江三角洲群眾所喜愛。禾蟲的吃法有多種,有燉缽仔禾蟲、生炒禾蟲、曬禾蟲幹、制禾蟲醬或禾蟲餅、煲禾蟲蓮藕眉豆湯等,其中缽仔禾蟲最受食客喜愛。其製法一般是將禾蟲洗淨後放缽仔中用剪刀剪碎至充分出漿,再加上適量搗碎的蒜茸、陳皮、粉絲、旦白、欖角和油、鹽等調味拌勻,放缽於鍋中隔水燉熟,再將缽仔禾蟲移至慢火炭爐或電爐上烘至乾水有焦香味即可上桌。如將缽仔中烘好的禾蟲切件用生豬網油包裹放油鍋炸至微焦,其味則更佳。由於禾蟲味甘香、性溫,能補脾、暖胃、生血、利小便、去腳氣,屬滋補食療上品。
雜交三黃雞
過去,中山的名種雞以三角鎮沙欄雞最負盛名,至今口碑仍很好。但近年來,市食品進出口公司用石岐雞種同國外良種雞雜交,再經集約化養雞場的精心培合,育出一個優質新雞種--雜交三黃雞。這種雞腳短、頸短、頭園、身肥、羽毛和皮膚、白色均呈鮮黃色,每隻重約2至3斤,其雞肉特別豐滿,用以製作白切油雞或鹵水雞,皮爽脆肉、入口嫩滑,雞味特濃,深受港澳地區的酒樓食家的歡迎,每年出口約100萬隻左右,榮獲部優產品稱號。
沙溪扣肉
這是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製作的地方名萊。這種菜式首先講究選料,所選豬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為首選。製作時最花工花時間是漂油,即原大塊肉清水煮熟後,用特製的"釘板"把有豬皮的一面拍打再浸水使肥油漂出,然後加配料醃製再紅燒,直至肉麵變黃而皮色和瘦肉部份變紅,然後切件,每件夾一塊已熟的粉葛(稱葛扣)或香芋(稱芋扣)或用青菜或梅萊墊底(稱菜扣),排好上缽隔水燉約一小時。這種扣肉味香肉滑雖肥而不膩,特別豬皮部份,其味更佳,原來怕吃肥肉的人,試吃也會感到意外驚喜。
子薑燜鴨
這也是沙溪、大涌一帶最有名的家鄉菜,一般以選用洋鴨、北京鴨等肌肉豐滿的鴨種為好。一般制法是生燜,即把洗淨的生鴨碎件略加醃製即落鍋生燜,適當時間加配料和子薑片直燜至鴨肉"稔"而不韌才上碟。有的人怕這樣生燜會造成鴨肉收縮太大,故在生鴨洗淨後,原只略加醃製,再原只落油鍋炸至皮微黃至半熱狀態才碎件照上法燜至夠火候為止。這種菜式不但在燜制時其香滿屋,吃時更是香味誘人,加上子薑的輕微辣味,更覺醒胃怡神。
五香狗肉
俗語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這是說在燜狗肉時香味濃郁、遠近皆聞,使人無法抗拒,一定要一吃為快的意思。中山的平原地區特別是沙溪、大涌一帶,所燜制的五香狗肉尤為著名。一般制法是殺狗去毛、破肚洗淨後,用鐵叉刺入洗淨的狗身,以明火燒至微焦,使其狗身殘存的狗毛徹底燒光並減少狗肉內所含的水份後,碎件加南乳等配料燜至狗肉不韌易嚼為止。在烹製過程,其香味四處瀰漫,吃時越嚼越香,其口感和味感確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還有"狗肉穿牆過,佛祖心中留"之說,意思是寺院的和尚聞到隔壁的狗肉香味,垂涎欲滴,寧願違反寺規、褻瀆神靈也要吃一頓狗肉,而以"佛祖心中"作自我安慰。
小欖菊花宴
小欖鎮以擅於種菊嘗菊而成為幾百年來的優良傳統,每逢甲戌年60年一屆的菊花盛會更是名聞中外,而他們由於盛產菊花,利用菊瓣所特製的菊花宴,也是他們最馳名的菊花系列菜式。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魚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魚欖、菊花魚片、菊花雞、菊花海鮮、菊花燜豬肉、菊花炒牛肉……等,都能使每種菜式都有肉的鮮味,更有濃濃的菊花清香。能在金秋季節賞菊之餘,一嚐難逢的菊花宴,成為中外遊客的追求。
菊花炸魚球
我國古代早就有人以菊花為菜蔬的了。種菊最多而又作蔬食的地方,其盛應首推小欖了。
先講食菊,據古籍記載,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記錄見於屈原的《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和《楚辭·九章》: "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糗qin,米麥磨粉做成的乾糧)。"蘇東坡《後杞菊賦》"……吾方經杞(指枸杞頭)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
古來就有人吃菊,其食法演變至今,已大有進步。清朝的慈禧太后,就吃起菊花火鍋來了。但這些歷史上的事都成陳跡,其規模也遠遠比不上今人。就拿現在的中山小欖說,種菊之盛,每60年一次菊花會,真是60甲子一回頭,逢上會期是人生不可多得的機緣。這期間,小欖人要製菊花肉、菊花菜餚和菊花點心。查看明朝的《嶺南雜錄》"小欖之菊花餅,中含菊花,較之杏仁餅尤為美味。菊花肉丸風味亦殊不俗,非他處所可以擬者也。"據悉,我國吃菊不僅盛於小欖,廣東珠江三角洲,即廣州、佛山、南海、順德等地都普遍地種植可供吃花瓣的菊花。小欖和上述各地,均善用菊花作配料,做成一道道宴會上色、香、味均臻上乘的菊花名菜。如"菊花三蛇羹"、"臘肉蒸菊餅"、"油炸菊香條"、"菊花咕嚕肉"等等。由它們合成的筵席則稱為"菊花宴"。菊宴傳至海外,特別銷至港、澳而傳譽。
根據一著名酒家經理提供的資料,菊花炸鯪魚球起源於明代小欖山,一群自北南下的難民傳授下來的;到1979年這一屆菊花會,此案更是名噪海外,飄香整個東南亞。菊花炸鯪魚球之所以有特色,除以菊花為菜食外,又因中山所產鯪魚,尤為肥美。
菊花炸鯪魚球的祖傳制法:以鯪魚1斤淨肉,配入生粉2兩,水4兩,臘肉粒(或肥肉粒)1兩,另蒜茸、陳皮、鹽糖、味精等。攪拌至起膠;又放入生粉、開水,再攪拌,放入配料,以順同一方向,由慢至快地攪拌,然後擠成球狀,入油鑊炸之。炸至呈金黃色,便可上碟。碟邊再以食用菊花生菜絲鋪成圖案裝飾。食用時,還可佐料配蜆蚧汁,其味更加香甜獨特。小欖所製的蜆蚧,也是無與倫比的。
羅氏沼蝦
羅氏沼蝦是中山近年來引進發展起來的優良品種,最早以沙朗養殖得最好而成為鎮內的拳頭產品,在市內也一枝獨秀,現在已推廣到各鎮,成為中山水產養殖的名牌產品。這種蝦形狀如河蝦(大頭蝦),但體型比河蝦大得多,一般每隻重約25克(半兩)以上,煮熟後外殼色澤鮮紅美觀,蝦頭呈蛋黃色,味如羔蟹,蝦肉爽脆、鮮甜可口。其食法多種多樣,既可白灼,又可焗可蒸可炒;"打邊爐"(火鍋)更屬上品,當前食客最喜愛的吃法是"一蝦兩味",即把蝦頭切出來用配料醃製後落油鍋生炸,上碟前再拌以椒鹽,由於這種蝦的蝦頭特大,蝦頭下"羔"又特多,經調味油炸後,其香脆味美令人讚不絕口。而蝦身則用蒜茸、豆鼓等配料隔水蒸熟,其肉味極為鮮美,同椒鹽蝦頭的吃法截然不同,別有一番風味,真可說一蝦兩味,相得益彰。
三鄉小炒
"三鄉小炒"是三鄉人的飲食特色。凡屬逢年過節,紅、白筵席者是不可缺少的鄉土特色菜饌。吃起來酸酸甜甜,味道極美。不但三鄉人喜聞樂道,在外地也早為人知,膾炙人口。如果宴席上沒有"三鄉小炒",三鄉人就會非議,甚至受到指責。三鄉人認為無"炒"不成宴。有一次,岐江酒家(現已拆除,原為中山最有名的酒家)接到鄭宅喜筵,要到三鄉上門辦宴,開席時,搬上鴻運乳豬拼盆、雀巢魚青、椒鹽蛇、雞煲翹、紅燒石岐乳鴿、金華玉樹雞……,琳瑯滿目,色、香、味、形俱全,以為落盡功夫,該受主人及嘉賓讚賞,誰知一位大娘質問:"怎麼沒有小炒呀?""連一碟小炒也沒有,有什麼好食?"問得主人目瞪口呆。可見"三鄉小妙"在三鄉群眾心目中的位置多麼重要呀!三鄉群眾辦酒宴,事先就把菜餚做好,成缸成缽的擺著,上面用禾草遮蓋,來多少客人,開多少圍台;一圍坐八人,坐滿就開筵,隨到隨開,十分方便。主客歡天喜地,互相道賀一番。人們喜食的是燜冬菇、白切雞、紅燒扣肉、髮菜蠔豉、皮膠燜鴨等等,當然,還有千萬不能漏掉的"三鄉小炒"。"小炒"的用料有:酸菜絲、荷蘭豆絲、紅蘿蔔絲、瘦肉絲、魷魚絲、雞肝絲、雞腎絲。配上蔬菜切成絲,炒成一鑊,配好調味料,上碟奉客即成。